楚大鼎又叫铸客大鼎,于1933年寿县楚幽王墓出土。通高113厘米,口径93厘米,重约400公斤,圆口平唇、圆底、修耳、蹄足、耳饰斜方格云纹,腹饰蟠虺纹,犀首纹膝,今藏安徽省博物馆。当时该墓葬是被老百姓盗挖时发现的,起先没有引起政府部门的注意,后来越来越多的青铜器出土,才引起国民政府的关注,但此时很多文物已经...
宫希成介绍,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包含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其中漆木器数量、种类都是空前的。东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一号墓是楚国最高等级的陵墓 通过近四年持续的...
记者从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淮南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进展工作会上获悉,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主墓的一尊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这可是个重磅级发现。要知道,楚大鼎可是鼎鼎有名的国宝级文物。楚大鼎规范名称为“铸客铜鼎”,是战国青铜器,也是中国...
1933年在寿县楚幽王墓出土的楚大鼎,是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距今已有约 2600年的历史。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圆鼎,也是中国首个国家公祭日仪式上国家公祭鼎的原型。为何说楚大鼎是青铜界的“王者”?它又是如何体现楚文化精髓的?这还要从上个世纪楚大鼎被发现说起。命运多舛 ...
由于武王墩墓随葬的大鼎口径超过安徽博物院藏的“楚大鼎”,成为迄今所见最大的楚国大鼎,因此很多网民笑称“楚大鼎”以后可以改名“楚二鼎”。专家介绍,雄踞江淮流域数百年,楚国掌控着极为丰富的铜矿资源,并在青铜礼器的铸造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楚国青铜器不仅拥有中原礼器庄重、严肃的特点,又拥有诸多创新元素,...
中新社记者:楚大鼎何以体现楚国“最后的倔强”?徐大珍:夏商周时期是中国的青铜时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器的使用与祭祀、战争紧密相连是这个时期的典型特征,青铜器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象征,青铜采冶铸造技术代表了中国青铜时代最高生产力。楚大鼎也被称为“铸客大鼎”,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近...
安徽博物院里,有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楚大鼎,也被称为铸客大鼎。它是在1933年寿县楚幽王墓中被发现的,通高113厘米,口径93厘米,重达400公斤。这个巨大的青铜器,以其圆口平唇、圆底、修耳、蹄足和耳饰斜方格云纹的独特设计,展现了古代工艺的精湛技艺。🌟 盗挖与传奇...
19日的直播中,武王墩考古实验室负责人张治国表示,经过一天的清理和保护,实验室内读对该铜鼎进行了测量,该铜鼎口径88.9厘米,超过楚大鼎。现场发掘人员表示,包含鼎内残留物(动物肩胛骨等残留),该鼎重量超过400公斤。直播过程中,众多安徽网友和淮南网友纷纷为家乡点赞,也有网友表示,之前的“楚大鼎”找到了...
今天,国家文物局在安徽淮南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聚焦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其中,东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铸客大鼎)。在新出土的大鼎解开神秘面纱之前,让我们先来一起欣赏铸客大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