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联“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写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荷丝和菱角当作人来写,好像在挽留着采莲女,让采莲女无法抽身,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1.诗歌的起首两句,强调了采莲的一种特定时间背景为。(1分)2.请写出“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这两句话描绘了怎样的采莲场面?(2分)3.诗一二句别有趣味,请简要赏析,作者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借物传情的?(2分)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二、古诗词阅读《采莲曲》-|||...
“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故借采莲人写同...
“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故借采莲人写同...
尾联“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写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荷丝和菱角当作人来写,好像在挽留着采莲女,让采莲女无法抽身,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 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注】①萧纲(503-551),字世缵,南朝梁简文帝,梁武帝第三子;梁代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A.这首古体五言诗语言平实,情感自然,对仗工整,诗中以“莲”贯通全篇,说明题材是咏物诗...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注】①萧纲(503-551),字世缵,南朝梁简文帝,梁武帝第三子;粱代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这首古体五言诗语言平实,情感自然,对仗工整,诗中以“莲”贯通全篇,说明题材是咏物诗。
最后两句是写景,采用的是以景结情的手法;这两句的意思是“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从意思来看,描写的对象是“荷丝”“菱角”,它们“傍绕腕”“远牵衣”,诗人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答案:(1)A、E2)①这两句写...
尾联“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写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荷丝和菱角当作人来写,好像在挽留着采莲女,让采莲女无法抽身,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
【答案】①这两句写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②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莲情态美,构思十分巧妙,富有情韵;③这两句是借物抒情,借写“荷丝”“菱角”来写采莲女的生活情态,表达作者对这种环境的喜爱和生活的向往。【解析】本诗中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