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tillaria delavayi 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贝母属。分布于云南、四川、青海南部和西藏。生长于海拔3800至4700米的沙石地或流沙岩石的缝隙中。照片摄于香格里拉小中甸。 梭砂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就是说,它完成一个生命周期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其植株为17至35厘米,叶子3至5枚,有时最上面2枚叶子...
🏔️ 梭砂贝母的生长环境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青海南部和西藏等地,海拔3800-4700米的沙石地或流沙岩石缝隙中。 喜欢冷凉气候,耐寒,怕高温,地温超过25℃就会枯死,所以多生长在高寒地带的岩石缝隙中。🌿 梭砂贝母的药用价值 性味甘、苦,微寒,归肺经和心经,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常用于治疗虚劳咳嗽、痰多咯...
梭砂贝母,即俗称的“川贝”,是一种百合科的植物,其生长在海拔约4000米的山地高原上,主要分布于岩石缝隙和砂石地带。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川贝长期以来频繁被人们采摘,然而最近,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却发现梭砂贝母发生了惊人的进化,将自己绿色的叶子转变成了罕见的灰色,以规避人类的视线。过去,梭砂贝母...
科研人员发现,梭砂贝母会进化出新的色彩伪装自己,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梭砂贝母呈现了不同的颜色?研究人员指出:“梭砂贝母只有在面对生存压力的时候才会进化。目前,梭砂贝母的地下鳞茎长期遭到大量采挖,而这种采挖行为会对梭砂贝母的生存产生巨大的威胁。因此,采挖最终导致了梭砂贝母进化伪装色”。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
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是一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属于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的百合科(Liliaceae)。它的形态特征如下:🌱 形态特征: 株高:梭砂贝母的植株可以长到35厘米高。 茎:鳞茎由2-3枚鳞片组成,直径1-2厘米,通常深埋地下。地上部分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灰白色蜡质层。
本期封面关注——梭砂贝母,为中药材“炉贝”的来源,2021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保护级别为二级,关注野生种质资源保护,更好地利用野生植物资源。 封面说明 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Franch.)为 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
植物名梭砂贝母 拼音SuoShaBeiMu 学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 别名德氏贝母、阿皮卡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百合目 亚目百合亚目 科百合科 族百合族 属贝母属 组贝母组 植物形态 植株长17-35厘米,鳞茎由2(-3)枚鳞片组成,直径1-2厘米。叶3-5枚(包括叶状苞片),较...
而在我国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区,科学家们观测到,这里的梭砂贝母正在进化,它们种群之中原本绿色的较多,灰褐色的较少,但由于梭砂贝母是炉贝的原材料,经常遭受人类采挖,在人类的选择之下,这里的绿色梭砂贝母不断消失,而灰褐色的个体则不断增...
川贝母,特别是梭砂贝母(又称炉贝),因其主要产于四川康定(打箭炉)而得名。川贝母分为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四种类型。市场上通常认为川贝越小越好,如松贝,但梭砂贝母的生长时间较长。按照药典规定进行含量测定时,梭砂贝母的含量通常高于松贝。梭砂贝母的单鳞瓣状如马牙,表面有虎皮斑,整体呈圆锥形或心形,先端...
中新网昆明11月23日电 (记者 胡远航)作为传统药用植物“川贝”的重要来源,梭砂贝母在某些群体中呈现比较“正常”的绿色,而在另一些群体中则与背景融为一体,非常隐蔽。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这一伪装色彩进化,与人类采挖活动息息相关。相关研究成果以“Commercial har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