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牛娘戏,为什么叫牛娘不叫牛哥?#广西 #梧州 #非遗 #岑溪#牛娘戏 - 梧州零距离网于20230703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254.3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牛娘戏又叫作“牛娘剧”,起源于梧州岑溪地区,2007年被列入广西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牛娘戏的演出形式有点像东北的“二人转”,歌词每句七字,有点像七律,但不要求像七律那么工整,可押白话韵,易听、易懂、易记。牛娘剧最初脱胎于粤剧,又在粤剧的基础上荟萃了岑溪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岑溪“牛娘剧”,又叫牛娘戏,原名叫“牛戏”、“地戏”,起源于中国祖先的春牛崇拜,是一种由舞春牛娱神活动发展起来的地方戏曲,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地方剧种。 图为牛娘戏演出现场 图为牛娘戏伴奏演员 据载,自清乾隆时期起,岑溪就有牛娘戏班常年活动,剧种流传分布以岑溪为主。牛娘戏有说、有唱、有戏,雅俗共赏...
由此可见,作为以拥有师承体系的牛娘戏班为标志的牛娘戏,至迟在清代乾隆初年就已出现在岑溪了。1982年,牛娘戏被收录《中国戏剧词典》。20世纪90年代,牛娘戏载入《中国戏曲志》。2007年,岑溪牛娘戏被列入广西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梧州,牛娘戏(牛歌戏、牛娘剧)的流行地区除了岑溪外,藤县牛歌戏...
近段时间,广西岑溪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组织编排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牛娘剧,深入岑溪市各乡村,以牛娘剧的形式向群众宣传十九大精神和传播交通安全知识,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岑溪市是“广西民间艺术(牛娘剧)之乡”。 牛娘剧历史悠久,是在民间歌舞舞春牛基础上衍变而成的传统戏曲剧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有说、有唱、...
近日,岑溪市诚谏镇黎垌村利用“两学一做”民间牛娘剧文艺晚会宣传反邪教。 黎垌村在“两学一做”民间牛娘剧文艺晚会中编制了反邪教方面的内容,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增强了宣传实效,大大提高了村民识别邪教、抵制邪教的意识和能力。 牛娘剧文艺晚会 (岑溪市防邪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