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历来被文人所喜爱,而且梅花由于它自身高洁,代表了一种高尚的品格,从而也使得历代的文人都写过很多的咏梅;那说起咏梅诗里经典诗,当属王安石的《梅花》;词的话则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这两首作品历来被后人所津津乐道。其实除了这两首作品之外,唐诗里也有很多的经典的咏梅诗,例如黄櫱禅师的这首《上堂开...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唐代高僧黄檗禅师的《上堂开示颂》一诗,写出了梅花那种独有的个性,还有坚韧不拔的品格。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越是寒冷的天气,梅花开得越旺盛,在天寒地冻的季节里,梅花与白雪为伴,并不会畏惧严寒。人们看到了梅花的独特之处,为此把梅花当成了一种精神象征,也希望自己...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人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这首诗着重写“早”字,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诗人从现实生活的观察中捕捉住早梅的特征,借助生动的比喻,鲜明、传神地塑造出早梅的品...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苏轼《西江月·梅花》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王安石《梅花》梅花,是古诗词中的常见主题之一。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象征,梅花在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表达高洁、坚强、不屈不挠的品质。梅花在寒冬...
译文:如果不经历冬天那刺骨的严寒,梅花怎会有扑鼻的芳香。注释:彻骨:深透入骨,程度极深。赏析:诗人用梅花顶风冒雪开放、发出芳香,比喻经过艰苦摸索、禅机顿悟的境地,表达了诗人劝诫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坚贞高洁品性的思想。“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句诗充满了哲理与美感:一、这句诗通过描述...
中国人对梅花的感情, 非起于一念之间的心动。 是世世代代精神审美的积累, 同时是一种兼具理想和现实主义的寄托。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上堂开示颂》唐·黄櫱禅师 一代又一代的诗人, 明知易落俗套, 仍然不厌其烦的歌颂它。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出自唐代黄蘖禅师的《上堂开示颂》。这是两句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性格,勉励人克服困难、立志成就事业的格言诗。其中所蕴含的恒心与韧劲,古往今来不知成为多少人心中的那盏明灯,在人生遭逢困境、逆境甚至丧失...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郑燮的名句,表达了只有经历过严寒的梅花才能散发出浓郁的香气的意思。它也被用来比喻一个人经历了困难和挫折后才能获得成功的甜美滋味。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经历过苦难和磨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和价值。本意是说,梅花只有在经历了严寒的冬季之后才会绽放出迷人的...
(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句言辞简易却意味深长的诗句,出自唐代黄蘖(niè)禅师的一首禅诗《上堂开示颂》,在历史上流传得深入人心,在当代更传唱得家喻户晓。 在中国文化里,有很多歌颂寒梅傲雪、不畏严寒的诗词文赋,人们将梅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又...
1.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一句出自唐朝黄櫱禅师的《上堂开示颂》。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櫱禅师是晚唐很有影响力的一位高僧,根据历史记载,他身高七尺,相貌堂堂,睿智练达,精通易学,门下弟子多达千余众,禅宗临济宗创始人义玄便是他的得意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