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勒章京 [ méi lè zhāng jī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méi lè zhāng jīng ] 亦称'梅勒额真'。亦称'梅楞章京'。 满语。清代八旗官名。顺治十七年后改称副都统。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梅勒章京 固山额真 梅勒额真和梅勒章京 ...
顺治年间,封爵制度趋于完备,其标志是武官、封爵的最终分离。皇太极后期,封爵分为公、昂邦章京、梅勒章京、甲喇章京、牛录章京、半个章京六等十五级。顺治元年,公以下出现了侯、伯两等。鉴于太祖、太宗时期爵职混合杂一,顺治四年,礼部遵谕议定:“昂邦章京改为精奇尼哈番,梅勒章京改为阿思哈尼哈番,甲喇章...
历史官职> 梅勒章京 满语官名。又作“美凌章京”。原称“梅勒额真”,后金天聪八年(1634)改是称。汉名为副都统。参见“梅勒额真”、“副都统”。 官名,清置,为八旗长官,初名梅勒章京(为满语),后改称副都统(为汉语)。《清史稿·职官四·骁骑营》:“都统、副都统掌八旗政令,宣布教养,釐诘戎兵,以赞旗务…...
成语词典> 梅勒章京 【成语】:梅勒章京 【拼音】:méi lè zhāng jīng 【简拼】:mlzj 【解释】:亦称“ 梅楞章京 ”。亦称“ 梅勒额真 ”。 满语。 清 代八旗官名。 顺治 十七年后改称副都统。《清文献通考·职官一》:“凡我国官名,俱易以满语,勿仍袭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备御等旧名……一等副将...
皇太极后期,封爵分为公、昂邦章京、梅勒章京、甲喇章京、牛录章京和半个章京六等十五级。清朝爵位制度的演变 清朝初期,公以下的爵位分为侯、伯两等。在顺治朝,为了与太祖、太宗时期爵职混合杂一的状况区别开来,礼部遵谕议定将原有的爵位进行改名,如昂邦章京改为精奇尼哈番,梅勒章京改为阿思哈尼哈番等。尽...
梅勒章京的意思、梅勒章京怎么读 拼音:[méi lè zhāng jīng]梅勒章京 基本解释1.亦称"梅勒额真"。亦称"梅楞章京"。2.满语。清代八旗官名。顺治十七年后改称副都统。网络解释梅勒章京清朝官爵名。清初官爵名多袭用明朝旧称,清太宗天聪八年(1634年),易满语,改副将为梅勒章京。清世祖顺治四年(1647年),将作为...
梅勒章京是清初官爵名,而军机章京是军机处内设的两大职官之一。以下是两者的具体介绍:梅勒章京: 起源:清太宗天聪八年,改副将为梅勒章京。 变化:清世祖顺治四年,将作为爵名的梅勒章京改称阿思哈尼哈番。乾隆元年,定阿思哈尼哈番的汉字为“男”。军机章京: 职责:负责军机处的日常工作,包括...
阿思哈尼哈番,清朝官爵名。清初官爵名多袭用明朝旧称,清太宗天聪八年(1634年),易满语,改副将为梅勒章京。清世祖顺治四年(1647年),将作为爵名的梅勒章京改称阿思哈尼哈番。 乾隆 元年(1736年),定阿思哈尼哈番的汉字为男。 一.亦称" 梅勒额真 "。亦称"梅楞章京"。
亦称“ 梅勒额真 ”。 满语。 清 代八旗官名。 顺治 十七年后改称副都统。《清文献通考·职官一》:“凡我国官名,俱易以满语,勿仍袭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备御等旧名……一等副将,为一等梅勒章京;二等副将,为二等梅勒章京;三等副将,为三等梅勒章京。”《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嗳...
词语名称:梅勒章京 词语读音:梅(méi)勒(lèleilēi)章(zhāng)京(jīng) 词典解释: 1.亦称"梅勒额真"。亦称"梅楞章京"。 2.满语。清代八旗官名。顺治十七年后改称副都统。 相关词语: 梅苏梅园村梅红梅里梅仙梅益(1914- )梅毒梅杜萨之筏梅花大鼓梅州市梅叶梅黬梅岭梅浆梅福池梅槐梅汤梅葛梅梢梅花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