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汤克夏而正1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2,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3,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4其发,磿5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雨乃大至。[《吕氏春秋顺民篇》]1.正,君有。2.桑林,高诱注:“桑林之山,能...
汤王桑林祈雨的故事源自中国古代商朝时期,讲述了商汤王为百姓祈雨的事迹。商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以仁德著称。据《吕氏春秋》等古籍记载,商汤在位时,曾遭遇大旱,连续七年无雨,庄稼枯萎,百姓生活困苦。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商汤决定亲自祈雨,以求天降甘霖,解救万民。商汤选择在桑林举行祈雨仪式。他沐浴斋戒,身着...
桑林祈雨 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①,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断其手,以身为牺牲②,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注释]①汤:商朝的建立者,明君。夏:夏朝末代君主桀,暴君。正:掌管。②...
汤王此举,史不绝书,其“贵为天子,不惜身命以救万民”之大德,实乃千古罕见,万世流芳。汤王桑林祈雨的故事,不仅是对古代帝王心系苍生、勇于担当精神的颂扬,更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治者与民众同舟共济理念的生动体现。 汤王以己祭天,其大德...
这就是流传三千五百多年的商汤“桑林祈雨”。据魏晋名士《杜预注》中所述:在巩西南即古西亳之东南的桑林祈雨遗址上存有“汤亭”。 对于上述成汤在河洛西南桑林为民舍身祈雨的历史故事,其发生或许是天人合一,圣君感天动地之神力所致,亦或是夏桀末年长期干旱,尤其是令浩淼洛水长期断流而形成的物极必反天道轮回使然。
《吕氏春秋》说:昔者商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大意是:从前,商汤王推翻了夏朝重新建立了天下拥戴的...
《桑林祈雨》文言文翻译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吕氏春秋》说:昔者商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 分析总结。 于是剪其发磨其手以...
看着天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成汤心急如焚。于是,他决定组织一场盛大的祭天仪式,由他亲自祈雨。他带领群臣们来到一个叫桑林的地方,进行祭天的各种准备。人们架起一座高台,台上放着三足鼎,鼎下面燃起熊熊烈火,鼎内盛满了牛羊肉作为祭品,向天地山川祷告。爱民心切的成汤命史官用六件事来自责,向上...
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汉时期,在成都新都区博物馆收藏的一块汉代画像砖就描画了,男女在桑林中进行野合的场景,可见桑林野合在汉代还有遗风。桑林,不仅是男女交好的地方,在商汤时期也是祈雨的重要场所。相传,在商朝刚刚建立的时期,年年大旱,朝廷用了很多方法都不能解决旱情带来的影响,故此,商汤决定在桑林中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