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枯病主要在气候寒冷的地带发生,常见于桑树枝干的底部,病害通常以冬芽为中心,呈现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油浸状暗色斑点。这些斑点在冬季开始显现,随着春季气温上升,五、六月时病斑扩展最为明显,呈现出赤橙色的特征。进入六、七月,病斑的外皮会破裂,暴露出黑色的中心部分。为了防止冬季对桑树...
五、桑干枯病防治农药1、秋末冬初用波美4~5度石硫合剂喷或涂抹树干,消灭越冬病菌。2、用25%五氯酚钠加20%硫酸铜100倍液,于秋末冬初喷树干。3、在发病初期喷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如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感谢您的支持。©...
桑干枯病,也被称为胴枯病,是桑树枝干常见的一种病害。病害通常在3月至5月桑树发芽前后出现,病斑开始为浅黄色,随后变为赤褐色。病斑会扩展至枝干一周,导致病斑上方的枝条枯死。5月至6月,病健组织交界处会凹陷,呈现橙黄色,病斑表面会出现类似鲨鱼皮的小疹,这些小疹在6、7月后破裂,露出...
症状也称胴枯病,是枝干部主要病害之一。3?5月桑树发芽前后,距地面40?50cm以下枝干上出现椭圆形至不规则形浅黄色病斑,后成赤褐色,病斑扩展环绕枝干一周后,病部以上枝条枯死。5?6月份病健组织交界处稍凹陷,橙黄色,上生鲨鱼皮状小疹,6、7月后小疹外皮破裂,露出黑点。东北、河北、山东、福建、台湾、新疆均有发生。
桑干枯病又名胴枯病,桑树枝干的重要病害之一。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苏联,中国的山东、河北、辽宁和新疆等省区都有发生为害。病原 桑干枯病的病原菌为野村间座壳菌,球壳目,间座壳科,间座壳属,学名为Diapor the no-murai Hara。其无性世代是拟茎点属(Phomopsis sp.),病斑上形成的针尖状小突起...
②桑腐烂干枯病:病原是黑腐皮壳属,在同一个属内包括几种不同的种(Valsa sp)。在子囊壳内子囊中形成的子囊孢子为单胞,无色或淡黄色,小形,略弯,呈腊肠形。③桑粗疹干枯病:病原是拟茎点属(phomopsis sp.) ...
防治方法可采用冬季防冻,可用稻草包扎树干;秋末冬初用波美石硫合剂或25%五氯酚加20%硫酸铜100倍液喷洒枝干;开春时及早用小刀刮除病斑,并用石硫合剂涂抹伤口;树干用石灰乳刷白可防病;烧毁病树病枝,重者可全园春伐;选育抗病新种。
桑园中桑拟干枯病的发生,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紧密相连。首要原因是病原菌,包括多种子囊菌和半知菌,这些病菌在我县桑园中普遍存在,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就可能引发病害。其次,栽培管理的不当也会加剧病害。如秋季采叶操作不规范,过早或过多采收,以及氮肥施用不合理,如偏施或迟施,都可能导致桑树...
果桑干枯病的综合防治
桑芽枯病、桑拟干枯病发生规律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