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tóng cuàn ] '桐爨'喻良材被毁或大材小用。爨,烧火做饭。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举重若轻 众矢之的 厚德载物 宵衣旰食 巧夺天工 引人入胜 无微不至 沧海一粟 ©...
在《后汉书·蔡邕传》中记载了一位吴地的居民将桐木用来烧火做饭,蔡邕听到火烈之声,察觉到桐木的优良材质,于是请求取下桐木,将其裁制成琴,结果琴音美妙,但尾部仍留有焦痕,因此人们称其为“焦尾琴”。此典故后世常用“桐爨”来比喻良材被毁或大材小用。宋代诗人陆游在《杂言示子聿》中也提到...
《桐爨》 词语桐爨 拼音tóng cuàn注音ㄊㄨㄥˊㄘㄨㄢˋ 解释1.语本《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更多:https://www.bmcx.com/,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因以"桐爨"喻良材被毁或大材小用。爨,烧火做饭。
爨桐,拼音cuàn tóng,汉语词语,指遭毁弃的良材,亦指焦尾琴。解释 谓焚烧桐木为炊,后指遭毁弃的良材。亦指焦尾琴。典故一 原文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下》: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僬尾琴”焉。译文 吴地(今江浙一带...
“桐爨则已兮岂慕为琴”出自宋代陆游的《杂言示子聿》。“桐爨则已兮岂慕为琴”全诗《杂言示子聿》宋代 陆游福莫大於不材之木,祸莫惨於自跃之金。鹤生於野兮何有於轩?桐爨则已兮岂慕为琴?古今共戒玉自献,卷舒要似云无心。庐室但取蔽风雨,衣食过足岂所钦。我今余年忽八十,归...
历史典故> 桐爨 源见“焦尾琴”。喻良材被毁或不得其用。宋陆游《杂言示子聿》诗:“福莫大于不材之木,祸莫惨于自跃之金。鹤生于野兮,何有于轩?桐爨则已兮,岂慕为琴?” 桐爨相关 鸷鸟将击,必匿其形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鸿渐于磐 鸿飞冥冥,弋人何篡 ...
义乌市桐爨电子商务商行(个体工商户)成立于2024年09月20日,注册地位于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五联路192号2号电梯4楼(自主申报),法定代表人为刘红梅。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日用百货销售;日用品批发;日用品销售;日用杂品销售;美发饰品销售;珠宝首饰批发;珠宝首饰零售;塑料制品销售;橡...
在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爨桐"一词也常常被用来比喻被忽视或埋没的才华。例如,顾非熊在《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中写道:“惟君知我苦,何异爨桐鸣。”此句表达了作者认为自己就像被烧毁的桐木一样,被埋没的才华等待着被发现。而韦庄在《同旧韵》中也提到:“但埋酆狱气,未发爨桐音。”这两句...
沪江在线词典网为您精选桐爨的意思及读音、桐爨是什么意思、反义词、近义词等信息,由西瓜加油于2016年5月30日添加。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语本《后汉书·蔡邕传》:“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因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