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问答题汇总 1、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寄托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2、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3、渔...
答:(1)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2)桃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3)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4)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8、桃花源是陶渊明描绘的理想社会,也放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请概括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 答:①没有压迫,买有剥削,社会安定。②人民安居乐业,和睦...
7、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能够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环境方面(优美);(2)物质方面(富足);(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4)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 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热情好客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相关问答 1.渔⼈是怎么发现桃花林的?缘溪⾏,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然景⾊的?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风景优美)3.渔⼈是如何进⼊桃花源的?复前⾏,欲穷其林。林尽⽔源,便得⼀⼭。⼭有⼩⼝,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1《桃花源记》的问答题1.文中作者以虚景实写、虚实结合的写法构造了一个宁静安乐、虚无缥缈的世外桃源。想一想,它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该思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能否变成现实?今天的我们又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呢?2.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是虚构的,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让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是不存在的 《桃花源记》问答题 1、课文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表现了桃花林奇和美;(2)渲染了一种神秘的气氛;(3)暗示将会出现奇境; (4)为下文渔人进入桃花源这一情节作铺垫。
初一文言文:桃花源记课文理解与问答题 课文理解1.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
《桃花源记》问答题说明了渔人不讲诚信但是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向12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 1、桃花源的美好表现在哪些方面? 1)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2)社会环境:安宁和平 3)人们生活:自由快乐 4)社会风尚: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2、本文写作的顺序和线索是什么? 顺序:时间 ...
桃花源记 问答题 《桃花源记》l、原文填空: (1)第一段中描写渔人见到桃花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表现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基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表现桃源中优美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作者在对世外桃源...
桃桃花源记问答题 《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 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 《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二、翻译句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