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太阳八十二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1 太阳病,下后脉促,表邪未解,是宜桂枝。而益以胸满,则阳衰胃逆,浊气冲塞,去芍药之酸寒,以解表邪。若微恶寒者,则不止脾阳之虚...
卷二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25604:12 卷一余下的,大小青龙方 25205:27 葛芩连至大青龙汤方 28108:28 甘草干姜汤至葛根加半夏汤 30108:59 2桂枝加附子汤至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52415:17 辨太阳病脉证篇1 191919:48主播信息 明浅墨梵 中医,爱读书,爱生活 1047 加关注 1541 明浅墨梵 2.84万 临证传心与诊余...
总的来说,附子汤用于阳虚体瘦,而真武汤用于阳虚体胖。” 老师在这个地方又提问我们:“讲到这里大家还能联系起《伤寒论》中的哪张方?”我立刻想起来了仲景的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老师说:“对,就是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其实这个桂枝可以不去,那么就变成了桂枝加白术茯苓汤,药物组成就是桂枝、茯苓、白术、芍药...
于桂枝汤内去桂,加茯苓白术各三两。 茯苓:主治悸及筋肉惕,兼治小便不利、头眩烦躁。 白朮:主利水,治小便自利、不利,兼痰饮、眩冒、下利、喜唾。 康平本: 27-28合为一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
第一章桂枝汤类方:二十一、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 【方剂组成】桂枝6克茯苓9克白术9克 【方解】于桂枝去芍药汤加利小便的苓术,故治桂枝去芍药汤证而小便不利者。 《伤寒论》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一切水湿,遇阳则化。水肿可以去温阳利水,如果水不能从大便排,那么就会从小便排,比如五苓散、真武汤这些是治脚水肿,水湿重,那脚有水肿,从哪里排出?不可能切开一个口吧?那么就是利小便啊,小便排水就好了。这个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也是温阳利水的方子。如果力量不够还不行,要加干姜,附...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太阳中风兼阳虚汗漏证的主治方为: A. 桂枝附子汤 B.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C.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D.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E. 桂枝加附子汤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E 反馈 收藏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单选“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僻地者”主之以() A.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B. 苓桂术甘汤 C. 附子汤 D. 茯苓甘草汤 E. 真武汤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E 反馈 收藏
因其病性为阴证,故属于阴证的少阴太阴合病。对于真武汤为何不用利于温化水饮桂枝,却用酸寒不利于水饮的白芍,让人费解,若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证入手,则从津液角度理解了真武汤,明了为何去桂却用芍的思路。可以认为,真武汤方证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炙甘草、大枣,再加附子而成。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主之以 A、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B、苓桂术甘汤 C、附子汤 D、茯苓甘草汤 E、真武汤查看答案更多““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主之以A、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B、苓桂术甘汤C、附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