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桂剧是桂剧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灵川桂剧,对于研究桂林桂剧的流布、影响和传承有着重要的价值。灵川桂剧历史悠久,深受城乡民众喜爱,对于丰富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构建乡村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灵川县潮田乡街上村村民秦玉琴在表演桂剧 桂剧国家级传承人罗桂霞(图中)...
桂剧的唱腔并不是开始就以秀丽婉转见长,欧阳予倩改革桂剧之初,还评论桂剧腔调不如京调的宛转变化,但觉得它比京调来得朴素一点,尤其是字句比较容易听得出。他改革桂剧之后,在保持桂剧的音乐特色的同时,大胆地吸收兄弟剧种有益于桂剧的唱腔曲牌来丰富桂剧。从上世纪20年代以后,桂剧名角不...
桂剧,俗称桂戏或桂班戏,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剧种,是广西地区最具特色的曲艺剧种之一,其表演具有细腻真实、灵活机动的特点,在表演中极其重视以细腻而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借助面部表情和外部躯体动作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的变化。桂剧主要在桂林、柳州、河池、南宁等地市和梧州地区流传,后来甚至在全...
2024年7月,正值炎炎夏日,中国农业大学的“向阳花开”小队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踏上了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的调研之旅,旨在探寻桂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川桂剧的传承现状。📅 调研时间:2024年7月 📍 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 ...
桂剧用桂林方言演唱,声调优美,抑扬有致。表演质朴细腻,唱腔委婉动人、清澈明亮,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桂剧在表演上侧重做工,。即便武戏也多是文做,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桂剧的伴奏乐队分为文场、武场。前者使用二弦(似京胡)、月琴、三弦、胡琴以及曲笛、梆笛、唢呐、唧呐(即...
桂剧是在清代嘉庆年间,湖南祁剧传入桂林后,经过一段时期的语言变化,才渐演变为桂剧。其存在历史大概有二百年左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因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创作、改编、新编桂剧《梁红玉》、《打金枝》、《断桥》等,而成为中国十大戏曲剧种之一。2006年5月20日,桂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起文化遗产,大家往往会想到古老的建筑、名贵的字画,或者那些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桂剧,恰恰就是其中之一。可是,保护桂剧不仅仅是修修补补,像修复一座古老的庙宇那样简单。这其实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换句话说,保护桂剧的过程中,我们得花上不少功夫,可能还要受点“冷眼”——因为并不是所有人...
(一)加大保护力度,繁荣桂剧文化生态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文化部成立了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开始进行正式普查。广西要充分利用国家对戏曲艺术发展重视的契机,加大对桂剧传承发展的政策研究,并组织开展对桂剧分布区域调研,继续挖掘桂剧的历史、剧目、特技绝活...
多彩大学生桂林7月22日电(通讯员卢富新 孟婷婷) “山水阅千年,无戏不桂林。”为寻迹桂剧的文化历史,2023年7月6日-7月8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管理学院“桂飨遗剧”团队赴桂林灵川县灵田镇东田村对桂剧非遗传承人进行采访,挖掘桂剧文化背后的故事,找到桂剧传承与创新之路。桂剧(俗称桂戏或桂班戏),广西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