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其正,则公正诚明,不涉感情,无所偏倚。所谓“起心动念”就是心一动念就起,心正起正念,心不正则起邪念。 五、“修身”。“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人民所拥护。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心正而后...
他把《大学》中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了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该思想家是( ) A. 董仲舒 B. 程颢 C. 朱熹 D. 王守仁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C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层面的要求。A. 国家、社会、公民 B. 国家、公民、社会 C. 公民、社会、国家 D. 个人社会国家 ...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意为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格”在这里有“穷究”的意思。出自于 《礼记‧大学》。 致知:儒家用语。致:求得;知:知识。即“获得知识”之意。 出自于 《礼记‧大学》。 诚意:指诚恳的心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出自...
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其内在的德智修养,就是大学三纲领中“明明德”的功夫.齐家、(立业)、治国、平天下为管理者外发的事业完成,便是第二纲领“亲民”的发扬...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对年轻人提出这么一个要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引自《大学》,《大学》是“四书”之一。“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其中《大学》包括“三纲”“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格物致知对待事物的一丝不苟,亦为修生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修生治国平天下是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的.古人云修生才能治国,治国方能平天下.修生顾名思义,用道德来约束自己,见贤思齐.有了好品质就能治理好国家,群臣马首是瞻,百姓安居乐业.后平天下,一个国家治理好了就去征服天下. 分析总结。 格物致知对待事物的一丝不苟...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 2014年的5月4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的时候他讲到:“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要阐述了人生进修的八个阶段,被称为“八条目”,主要释义如下: 1、格物。 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 2、致知。 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3、诚意。 就是要意念诚实。 4、正心。 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
身心是一体的两面,比如硬币正反面、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等,事物的两面是需要协调,用平衡理解更为恰当一些;绝对化任何一端则不符合相对性属性;注:格致诚正修是对于明德-明理的论述;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的天下是以“氏族“为基本组织单位的,家-国-天下是按照亲(血缘、民族、价值理念等)的远近和组织结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