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殷浩栋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习近平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
我国发展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有潜力、有基础、有优势,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坚持需求导向,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生物科技的引领性、突破性作用,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充分挖掘新型食物与非粮饲料蛋白的巨大潜力,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提供强有力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再次强调,“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
李玉表示,我们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继续走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创新之路,加快精准育种、智能栽培和精深加工的脚步,践行大食物观,端牢“菌粮饭碗”。据了解,本届银耳大会在宁德市古田县举办。古田县是我国袋栽银耳的发源地和主产区,银耳产量约占全国90%,有“世界银耳...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是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指引,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大产业的建成和农业强国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确保食物供给安全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增长,有利于优化农业发展方式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农业支持政策体系的完善和优化。(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大食物观相关工作。会议指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要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基础,牢牢守住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拓展食物直接和间接来源,提升食物质量安全水平。要因地制宜开发,做到宜粮则粮...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大食物观相关工作。 会议指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 要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基础,牢牢守住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拓展食物直接和间接来源,提升食物质量安全水平。要因地制宜开发,做到宜粮则...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七、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实施城市更新行...
王显刚指出,特色、绿色、高品质是云南农业的鲜明标签。云南将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省。在壮大生态农业方面,加快种植养殖方式绿色转型,构建全产业链农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坚决不搞大水大肥大药,让好山好水产出好产品。在壮大设施农业方面,聚焦现代设施种植业、现代设施养殖业等重点领域,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