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
①“把栏杆拍遍”出自辛词代表作《水龙吟》,以此为题能突出辛词的豪放派风格;②“拍”字有力度和气势,恰合辛弃疾这位沙场英雄的形象和气质;③“遍”说明拍的次数多,心中郁愤深,正切合他报国无门,只能写诗填词的无奈与感伤;④此题正可概括辛弃疾作为爱国志士、爱国词人的双重身份。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标题的含义和...
本文选择富有特色的意象,通过“把栏杆拍遍”这一极具包蕴性的动作,传神地描述了词人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英雄形象,一方面表现他渴望率兵过江、收复失地的决心,一方面表现他报国无门、不被重用的愤慨,并把全文的主旨凝结在这一意象,既是标题又是文眼,有百鸟朝凤的艺术效果。
“吴钩”本是征战杀敌的宝刀,而今却只能闲置,拿来观看而不能派上用场,用宝刀无用武之地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心绪;“栏杆拍遍”是作者内心悲愤之情无法以言语表述,只能以拍打栏杆发泄,充分体现出诗人悲愤之深重;“无人会”,体现出无人理解自己的理想抱负,知音难觅之情。答案:(1)第一个动作“把吴钩看了”。“吴钩...
【答案】①“把栏杆拍遍”出自辛词代表作《水龙吟》,以此为题能突出辛词的豪放派风格;②“拍”字有力度和气势,恰合辛弃疾这位沙场英雄的形象和气质;③“遍”说明拍的次数多,心中郁愤深,正切合他报国无门,只能写诗填词的无奈与感伤;④此题正可概括辛弃疾作为爱国志士、爱国词人的双重身份。(答出一点得2分...
“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瘴在悄悄地徘徊。”在现世的作家中他像一位与世隔绝的行者,肩上是破旧的背包,路上是孤独的旅人。今天,我们将通过一部散文集——《把栏杆拍遍》来了解这位“行者”,他就是山西著名作家,梁衡。
诗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句出自宋朝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句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里的“拍遍”二字,充分体现了词人内心的强烈悲愤。在词中,辛弃疾借由吴钩这一兵器,表达了自己的壮志与无奈。吴钩象征着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战士,而辛弃疾却只能空望着它,无法亲身投入战斗。栏杆...
辛弃疾:立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我把栏杆拍遍,却无人会!立春这一天,南宋子民纷纷走出家门迎春,美人如梭,而23岁,肩膀宽阔,身材健壮的山东帅小伙辛弃疾,却清愁不断!他望着人潮涌动,心绪飘起:看到美人发上插着袅娜颤动的春幡,就知道春已归来。而我满怀愁绪,无心迎春,我怕转眼春逝,想收复中原又是...
作者: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