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羊齿(PECOPTERIS) 简介 大多数巨大的栉羊齿蕨叶在变成化石之前即已破碎,成为图示标本的破碎齿状羽片。羽片2—3次羽状分裂;小羽片两侧平行,顶端钝圆,叶脉简单,由一条中脉和与之直交的侧脉组成。 ·生活环境与习性 生活时栉羊齿分布于成煤沼泽地区周围的高地。
栉羊齿化石 时代:二叠纪 产地:泰安 栉羊齿,蕨类植物,生存年代为晚石炭世至二叠纪。其小羽片两边平行,顶端尖,基部全部着生于羽轴,具羽状脉。 尺寸:8×6×4 cm上一篇鳞木化石 下一篇角石化石 典藏 矿物 宝玉石 古生物 陨石 砚石 岩石 活动集锦 "海上画屏"灵山岛 资料检索 山东地质云 下载中心 我要预约 ...
栉羊齿属植物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各具独特的形态特征。在山东博山的东顶山,发现的东顶山栉羊齿形态为末次羽片线形,长约6cm,宽度在3.3cm左右,羽轴和小羽片具有明显的特征。在山西、内蒙古等地的桫椤栉羊齿则具有三次羽状复叶,小羽片近垂直生长,呈舌形或线形,边缘钝圆。粗脉栉羊齿的羽片宽大,...
栉羊齿简介,其形状为多次羽状复叶,羽轴表面光滑或具细纵纹。小羽片形态多样,包括舌形、椭圆形和矩形,基部着生于末级羽轴上或略收缩,两侧边近平行,全缘。叶脉为羽状,中脉明显。晚石炭世至二叠纪是栉羊齿最盛时期。在内蒙古乌达矿区发现的火山凝灰岩中,保存了一个原位埋葬成煤植物群落,包含大量栉羊...
或略收缩,小羽片分离或连合,边缘通常呈平行状,有时呈波浪状或浅裂。叶脉结构为羽状,中脉显著,侧脉可能不分叉或分叉多次。这种形态特征在《中国古生代植物》编写小组(1974)的研究中被详细描述。栉羊齿的化石记录显示了其丰富的多样性,共有32张相关图片,为研究其形态特征提供了宝贵资料。
红动中国提供栉羊齿-化石 图片下载,作品以栉羊齿为主题而设计,可作为博物馆,侏罗纪,产地,古生物,考古等主题图片使用,栉羊齿-化石 编号9214017,格式JPG,大小4.16 MB,欢迎会员进行下载。
栉羊齿属的形态特征十分丰富多样。其叶片通常呈多次羽状复叶结构,羽轴的表面呈现出光滑的质感,有时也会带有细小的纵向纹理,或者生长有鳞片、毛发、瘤状结构或刺等附属物。在叶片的构造上,小羽片主要以舌形、椭圆形或矩形的形式存在,少数情况下也会呈现三角形或镰刀形。它们的基部生长在末级羽轴上,有...
拉丁文名:Pecopteris 生存年代:晚石炭世至二叠纪 生存地点:中国以及其它地方 地质层位:火山层 辨认要决:多次羽状复叶,羽轴表面光滑或具细纵纹。小羽片形态多样,包括舌形、椭圆形、矩形。栉羊齿为古生物种类,其存在年代跨度较大,从晚石炭世至二叠纪均有分布,主要地质层位为火山层。这一物种以其...
仁化栉羊齿的形态特征独特,蕨叶经历了至少两次羽状分裂,显示出背腹两面的明显分化。末次的二次羽片呈现出宽线形,宽度至少达到13厘米,末二级的羽轴在背面宽度可达1到1.5厘米,表面覆盖有鳞片状的皱纹,增添了其独特的质感。最细小的末次羽片呈线形,生长在羽轴的腹面,与末二级羽轴形成75°到80°...
栉羊齿( 中文名称:栉羊齿( 外文名称:属) Pec-opteris 正文内容:真蕨植物叶化石的一形态属。多次羽状复叶。因小羽片排列如梳齿状故而得名。小羽片基部全部着生在羽轴上,顶端钝圆或略作收缩,侧边近平行,全缘。羽状脉,中脉达顶端,侧脉分叉或否。见于石炭纪至三叠纪,以晚石炭世至晚二叠世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