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标本馆(Chinese Field Herbarium),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建立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相比于100年前,当今的科技高度发达,全球定位系统、数码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让信息的获取与定位空前便捷,大量公众使用数码相机和GPS设备记录他们所见到的植物并在互联网上交流。这样将地球当作活的标本馆已成为可能:让所有人参...
邓涛研究员在古脊椎所标本馆观察化石。古脊椎所供图 对标本不仅要保管好、利用好,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增加新的藏品,填补脊椎动物化石在门类、地区和时代上的空白。古脊椎所经过90多年的努力,以46万余件化石和人类遗存标本保留下亚洲最大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收藏,并通过其下属的中国古动物馆向公众展出,成为全人...
1977年5月16日,上海植物园标本馆正式成立,首批制作入库的标本为1976年从浙江西天目山、安徽黄山、江西大余等地采集的约1530号标本。之后的十余年,伴随我园建园引种,标本馆所采集的标本以华东地区被子植物为主,涵盖华中、西南、东北和华南,还有部分为与国内外单位交换或获赠的植物标本。 旧标本馆与标本柜 新标本馆...
9月21日,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迎来了一场科学盛宴——中南大学生物标本馆启动仪式暨“探索生命奥秘 培育新质生产力”系列科普活动举行,为探索生命无限可能搭建了新的桥梁。诉说生命故事,凝聚几代人心血与智慧 历经数载深厚沉淀,中南大学生物标本馆终于揭开神秘面纱。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从浸制标本、骨骼标本到...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馆是一个占地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的大型植物标本馆。基本概况 据统计,该馆的馆藏标本含盖了即将完成的80卷125册的巨著《中国植物志》中所记载的全部中国高等植物中约为80%的苔藓类、90%的蕨类和80%的种子植物;此外,该馆还妥善保存着1万余份模式标本,这些模式标本分别涉及到已经发表...
中国湿地植物标本馆(Chinese Wetland Herbarium),始建于1962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位于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湿地楼101室,是我国湿地植物标本最多、最全、最集中的标本室。发展历史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植物标本馆始建于1962年,有的标本已有50多年的馆藏历史。
如今,随着一笔5万美元资助的到位,这座标本馆正迎来一场从纸本到云端的数字化“蜕变”。标本采集的来源地点。上图来源: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GBIF)白原大学作为危地马拉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镇,其植物标本馆的馆藏涵盖了从20世纪中叶至今的丰富样本,尤其以短山国家公园这一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采集品最为突出。
一座座特殊的标本馆 在方寸间展现浙大人的求索 走进它们 一览珍藏着的各式各样“宝贝”里面有学科的历史 里面有浙大的故事 里面有文化的记忆 昆虫标本馆 近9000件被标记为可移动文物 走进紫金港校区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 昆虫标本馆 巨型的通天标本柜映入眼帘 农科人百年奋进的时光记录在此 柜子缓缓摇开 一排排整齐...
神奇标本馆遇见了“扬子鳄” 在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核心地带,有一个充满生命与知识的殿堂——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动物标本展示馆。 01 场馆介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馆内馆藏丰富,种类繁多。馆内共有海洋、草丛、湿地、森林四大展区,占地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