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即位后的短短6年间,干了四件大事,分别是:高平之战、改革禁军、三征南唐和北伐契丹。这四件大事,不仅成就了柴荣,更成就了赵匡胤,所以,我们先插播一下赵匡胤现在的情况。郭威从兵变到称帝的这个过程,作为他亲兵的赵匡胤,都是直接的见证者。这个过程里赵匡胤未立大功,但他无疑是郭威的忠实拥护者,所以951...
柴荣死前,为了防止身后的变乱,曾经剥夺了实权派人物张永德的军权,把地位较低的赵匡胤提拔到禁军统帅的位置上,没想到赵匡胤却是个比张永德更有竞争力的实权派人物。赵匡胤在禁军中的资历并不是最深的,但他在高平之战中英勇作战,表现突出,获得了柴荣的信任。柴荣搞禁军改革时,赵匡胤就是最重要的执行人员,他负...
根据民间历史小说的说法,柴荣与赵匡胤曾经结拜为异姓兄弟。历史上虽然没有这样的记载,但柴荣绝对算是赵匡胤的"伯乐",甚至可以说,没有柴荣的提拔、信任,赵匡胤根本没有机会发动政变,更别提当皇帝了。事情还得从头说起,948年,22岁的赵匡胤从军,加入了郭威的军队。 951年,后周建立,赵匡胤当时的官职并不高,只是禁军近卫...
稳定政权后,赵匡胤将周太后、柴宗训迁至房州。这一决定,让柴荣的家人陷入艰难境地。房州地势险要,环境恶劣,与当初的誓言相去甚远。此举是否出于政治需要,还是对柴荣的背离,成为历史争议的焦点。柴宗训在房州生活不久便英年早逝,使赵匡胤深感痛惜,但这一结局是否违背了誓言,需要从更广泛的历史背景中找到答案...
柴荣与赵匡胤的关系,可谓深厚且复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君臣关系 在五代十国时期,柴荣作为后周世宗,是赵匡胤的上级和君主。赵匡胤则是柴荣麾下的一员重要将领,深受其信任和重用。柴荣对赵匡胤有着极高的信任,不仅将禁军统领这一要职交给他,还在生前对其多有提拔和重用。赵匡胤也在这些过程中,为后周...
柴荣、赵匡胤在历史上的评价都不错,但他们是两种类型的帝王:前者极具英雄气概,雄姿英发、挥斥方遒;后者是个典型政客,老谋深算、思维缜密。而且,赵匡胤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踩着柴荣这位巨人的肩膀。所以很多人喜欢柴荣,也就不难理解。 柴荣向来以唐太宗李世民为榜样,纵观其短暂一生,确实有一番“马上打天...
柴荣与赵匡胤都是雄主,手下兵强马壮,依然多次在太原城下退兵。北汉能顶住如此凌厉的攻势,除了辽朝的扶持,与山西的地势也有关。太原盆地西有吕梁山脉,东有太行山脉,南边与临汾盆地的通道狭窄,易守难攻。加上汾河从北往南流,后周和北宋是逆水攻击,难度陡然增加。979年(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北汉广运六年),...
相比于在位仅仅六年,且主要是在做开拓奠基工作的柴荣,赵匡胤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多的则是“坐享其成”。甚至有人认为,即使没有赵匡胤的存在,后周依然很有可能完成统一大业,因为柴荣打下的基础实在是非常牢固。另外,赵匡胤对于武将和兵权的严格限制也被认为是宋朝“重文轻武”国策的最初确立,而这直接导致了日后...
赵匡胤虽然成功建立了宋朝,但他更多地是站在柴荣的肩膀上。他未能继续北伐的势头,导致南北分裂的局面,相较之下逊色不少。或许在西方,只有亚历山大大帝能够与周世宗柴荣媲美。然而,遗憾的是,这两位英雄都因英年早逝未能展现更多的风采。结语 历史长河中,周世宗柴荣和赵匡胤各有卓越之处。然而,在综合考量下,柴荣...
柴荣与赵匡胤,两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帝王,呈现出了截然不同却同样引人注目的领导风格和政治才能。他们各自的影响和才能在当时的时代中闪耀,而其个人特质和所作所为也成为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篇章。柴荣以其英雄气概和勇气备受尊崇,展现了在动荡时代的领袖风采。他所展现的军事才华和果敢决断在高平之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