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考虑到患者是老年女性,经历了肿瘤手术和化疗等一系列冲击,因此在二次诊断后,每次加入山药和枸杞来平补阴阳。患者坚持服用药物,经过6次化疗后未出现疲态,血象也逐渐恢复正常,这表明该方具有良好的疗效。柴苓汤是小柴胡汤和五苓散的合方,自宋代以来一直被医家用于治疗外感热病过程中邪在半表半里的情况。...
认为对容易陷于脱水状态的小儿下利,柴苓汤是一种有价值的药剂。②变形性膝关节症《汉方临床》(1987;34:66):用柴苓汤治疗14例伴有膝痛、膝浮肿的变形性膝关节症,每日予柴苓汤9g,分3次服;治疗时间最短者3周,最长者4个月,膝关节浮肿减轻或消失者8例,有效率57%。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柴苓汤--...
柴苓汤是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宋代以来医家多用于治疗外感热病过程中,邪在半表半里,伴有腹泻、小便不利的病症,临床常用来治疗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患者见浮肿或腹泻的时候。 这些疾病大多反复缠绵,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同时,其人大多头面部虚浮或肢体水肿,皮肤缺...
(《医门法律》)身热口中渴,更兼泻下频,柴苓汤一剂,施治捷如神。(《医学传心录》)治泄泻发热,口渴里虚之症。(《杂病广要》) [推荐处方] 柴胡20g,黄芩10g,姜半夏10g,生晒参5g,生甘草5g,白术20g,茯苓20g,猪苓20g,桂枝15g,泽泻20g,干姜10g,红枣20g。以水1200ml,煮取汤液300...
经方学习使用~柴苓汤, 视频播放量 6071、弹幕量 3、点赞数 126、投硬币枚数 8、收藏人数 273、转发人数 118, 视频作者 山间雾雨中城花漫城, 作者简介 ,相关视频:经方在肾病中的使用,02006“半表半里”证治—《伤寒论》掘藏,01003恶寒、恶热、发热、厥的内涵-《伤寒论》
柴苓汤的组成主要包括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柴胡、桂枝、生姜、甘草、黄芩、人参、半夏、大枣等中药成分。这些药材相互配合,具有和解少阳、健脾利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外感病后,余邪未尽,或气机不畅,脾胃运化失常所致的发热、口渴、泄泻、小便不利等症状。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柴苓汤时,还需根据患者...
摘要:柴苓汤,出自《丹溪心法附余》卷一,具有分利阴阳,和解表里之功效。该方由小柴胡汤、五苓散合方而成。 关键词: 柴苓汤 泄泻 医案: 患者,高某,男,36岁,于2022年03月16日在我院住院治疗。 主诉:反复腹泻10余天。 现病史:10余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腹泻,一日3-4次,为水样便,伴腹痛、食欲减退,轻微咳...
时方:柴苓汤(腹泻下利,利水化痰) 柴苓汤 【出处】 《金匮要略合方》(吉益东洞)【功用】除寒去热,利水化痰【应用】 1、伤寒余热,胸胁痞满,喜呕烦渴,小便不利,或饮水吐泻,不得眠及消渴。 2、脉弦...
中医建议,激素不能骤然全部停用,要逐步减量,同时运用柴苓汤进行辨证调理。柴苓汤有三大功效:提升血小板数量、助力激素平稳减量、纠正机体免疫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张在第二次复诊时,血小板计数从原来的三四万上升到了十二万左右。第三次复诊时,血小板计数更是接近二十万。到治疗结束,不仅血小板指标恢复正常,...
柴苓汤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组成】白术茯苓泽泻柴胡猪苓黄芩 【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表清热,健脾利湿。 【主治】身热,烦渴,泄泻。 柴苓汤 【组成】小柴胡汤合四苓汤。 【来源】《痘科类编》卷三。 【主治】痘疮,风火相搏,喉中痰鸣,目睛上视,面赤引饮,喜居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