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193页 1.7万 2019-12 3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小柴胡汤主之。199页 1.3万 2019-12 4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201页 1.4万 2019-12 5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却复发热汗出而解。203页 ...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肋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不渴而饮水呕者,柴胡不中与之也,食谷者哕。 提要: 表病里虚误下致变及中虚饮停的柴胡疑似证。 释义: 得病六七日,脉浮弱,恶风寒,可知表证仍在。脉迟为寒,不发热手足温,为太阴之...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伤寒论>中使用率较高,应用范围较广的一首经方,而且疗效确实很好,在一些书本中称其功效为"和解少阳,主治少阳半表半里证".但纵观<伤寒论>条文,... 杨丽峰 被引量: 0发表: 2004年 《伤寒论》几个问题的探讨 在研读《伤寒论》的过程中,常被某些问题所困惑。下面结合历代伤寒注家的...
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193页 2019-12-08 19:30:3222:511.7万 所属专辑: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全集】 声音简介 更正:14:01处 更正为:“胁下满痛” 下载手机APP 7天免费畅听10万本会员专辑 当前评论用户 致爱经方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
《伤寒论》云:“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因其组方精妙,疗效显著,被广大医家所推崇。是苦辛开降、寒热(湿热)并用、补泻兼施、升降有序的代表方,是治疗脾胃病的总方,被誉为脾胃病第一方。方中黄连、半夏、竹茹清...
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 得病六七天,脉象迟而浮弱,怕风寒,手足温暖,是太阴虚寒兼表证未解,医生却屡次攻下,致脾阳虚弱,寒湿内郁,出现不能进食,胁下满闷疼痛,目睛、面部及全身发黄,颈项拘急不舒,小便解出困难。如果误予柴胡汤治疗,一定会重伤脾胃而出现泄利后重的症状。如果本来有...
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因下之而胁痛,不可与柴胡汤。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也邪气 - 李春才 经方派
知魂与我为对待者此日则不知有我嗒然若丧其一乃真死也左右疾呼之以千数始苏心先明目乍黑乍明又良久口始能言他医皆逡巡谢不能为方客言胡鹤山司马文忠之族侄而定臣农部之季父行定臣善视之是有吏材以局干自憙不肯以医名然实良医君于胡累世通家又以定臣请宜可致君急迎勿失俄而鹤山至则予柴胡汤数十服...
名然实良医君于胡累世通家又以定臣请宜可致君急迎勿失俄而鹤山至则予柴胡汤数十服遂大愈偶有小翻覆服西洋金鸡纳霜二三丸即差不为钜害矣余素不信鬼乃今得见所未见知唐桑艾可以佐余驳神灭论又最不信吾华医药以为至诬妄乃躬获其效一旦而发余之墨守者二乃为诗颂胡司马且志余知天下之理之不广摄生穷理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