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德赓与启功、周祖谟、余逊,并称陈垣先生门下“四翰林”。柴、启两先生相交数十年,感情深挚。柴先生去世后,启先生饱含深情地写了挽联:“节概见生平,业广三余,众里推君才学识。切磋真死友,心伤永诀,梦中索我画书诗。青峰先生千古,弟启功敬挽。”不独可以看出启先生对友人去世深沉的痛楚,从“梦中索我画书诗...
柴德赓与启功、周祖谟、余逊,并称陈垣先生门下“四翰林”。柴、启两先生相交数十年,感情深挚。柴先生去世后,启先生饱含深情地写了挽联:“节概见生平,业广三余,众里推君才学识。切磋真死友,心伤永诀,梦中索我画书诗。青峰先生千古,弟启功敬挽。”不独可以看出启先生对友人去世深沉的痛楚,从“梦中索我画书诗...
1986年陈璧子因病去世,1987年柴德赓与陈璧子合葬于八宝山公墓,启功写了墓碑及墓志。1988年柴德赓诞辰80周年,启功为《柴德赓教授纪念册》题写书签及题记。到了九十年代,家里人和启功先生见面机会较少。只有柴邦衡每年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会和启先生见面。启功先生是常委,坐在主席台上,散会后,柴邦衡会登台与...
启功先生正在午睡,柴君衡上去刮启先生的鼻子,他睁开双眼:“小毛(柴君衡的家名)拿下来吧,那是写给别人看的,你例外,快坐。” 1986年陈璧子因病去世,1987年柴德赓与陈璧子合葬于八宝山公墓,启功写了墓碑及墓志。1988年柴德赓诞辰80周年,启功为《柴德赓教授纪念册》题写书签及题记。 到了九十年代,家里人和...
启功先生的信写于1975年,大致月份是五六月。陈璧子收到启先生所书墓碑后,前往苏州,安排刻石立碑事宜。 此处插一句:柴德赓1970年去世后,因未“解放”,仍属于“三反分子”,公墓不准安葬,于是将其骨灰安葬于王丽英(陈璧子的学生)家的自留地里,而一直未敢立碑纪念。1975年夏天陈璧子南下,首先要和江苏师院交涉柴德赓...
启功先生含悲写的三副挽联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7年12月27日,地点是北海公园。照片上的四个人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和他的三个弟子柴德赓、启功和刘乃和。 岁月静淌,史海钩沉,如今这四位大师级的人物虽已归于尘土,但他们留下来的史学研究、珍贵文物及品格精神,依然启迪后人,持续前行。
柴德赓先生的老师陈垣先生(字援庵,我们习惯称他为陈援老)有《陈垣图传》,陈援老的学生、柴先生的好友启功先生有《启功图传》。这两部图传都对我起到了参考作用,不过,与《启功图传》这种口述历史搭配个人图片的体例不同,我编写《柴德赓图志》,是根据柴先生经历,将他独家收藏的一千多张照片,外加柴先生一些档案...
启功为祖父写墓碑 我是什么时候初次见到启功先生,已经记不得了。但有一事我记得很清楚。1964年12月31日,那天祖父柴德赓(1908-1970,历史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曾与启功、余逊、周祖谟三先生并称为辅仁大学“四翰林”)带我去小乘巷甲21号,这是一个独门独院,这就是启功先生的家。我们进南屋,屋子里生着火,一...
启功先生的信写于1975年,大致月份是五六月。陈璧子收到启先生所书墓碑后,前往苏州,安排刻石立碑事宜。 此处插一句:柴德赓1970年去世后,因未“解放”,仍属于“三反分子”,公墓不准安葬,于是将其骨灰安葬于王丽英(陈璧子的学生)家的自留地里,而一直未敢立碑纪念。1975年夏天陈璧子南下,首先要和江苏师院交涉柴德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