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水路,情绵绵,春归人远花飞倦。愁万缕,思无端,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注:第5首实际上在《红楼梦》原著中并未给出完整内容,只是提到探春作了半首,因此上面的“探春半首”部分是根据红学研究或类似风格的模拟创作,并非原著直接文字。) 这五首(或四首半)柳絮词,各具特色,体现了大观园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命运。
《 柳絮词五首》 其一:如梦令·咏絮(1)(湘云)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2)。 纤手自拈来(3),空使鹃啼燕妒(4)。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5)。 【注释】 (1) 如梦令,词牌名,属小令(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单调(不分段的称“单调”,分为上下两段的称“双调”,分...
接着哀叹柳絮命薄,空有真挚深沉的感情与美姿风韵——黛玉明是哀叹柳絮,实是哀叹自己。词的下阕首先描写柳絮悲愁至深,而这种至深的悲愁主要是愁自己的命运归宿,借喻的成分更重,黛玉悲愁的核心内容不就是自己的命运归宿吗?接着描写春将柳絮嫁给了东风,东风挟裹柳絮而去,柳絮的命运归宿由不得自主,而是被春、东风所...
但这首词终究有着替其姐薛宝钗发声之意,要结合后一首词去看才得真谛。姐妹二人如今境况可谓“江南江北”两不同了。《临江仙·柳絮》·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要说这几...
晚春柳絮诗词五首,柳花著水万浮萍,溯源柳絮化萍的典故 又到晚春柳絮飘花的时候。空中飞扬的柳絮如雪如绵,落在青草地上,如同一层毛霜。落在湖中池水里,连明净的水面也毛乎乎的。柳絮的存在已经证明是大量呼吸道疾病的过敏原,所以很多城市的行道树种都不再种植柳树,或者种植改良柳树。但是几千年来,柳树抗水...
哀怨如柳絮般凌乱无序,漫天飞舞,似乎看不到尽头。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她轻盈的脚步并不经过横塘,我只能目送她带着脚下芬芳的尘土离去。
六人写出的这五首柳絮词,可以说各有特色。但是如果分类来看,其实可以分为两类,湘云、探春、宝玉的两首是一类,宝琴、黛玉、宝钗的三首是一类。虽然,湘云、探春、宝玉没有直接写柳,但从他们的词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们是在借物自喻,写柳是假,写自己的态度和性格是真,这是托物言情,虽然不错,但...
红楼梦演义290:潇湘馆群芳又起桃花社,柳絮词存梦再续今生缘 上回讲到林黛玉一梦而醒,创作了《桃花行》诗,贾宝玉一看这首诗就知是黛玉所作。诗中所写之别离,除了生离就是死别,不禁心痛的流下泪来。 众人随着去了稻香村,商量着就第二天在潇湘馆集社作诗。
《红楼梦》第七十回,时值暮春之际,史湘云因见柳絮飘舞,偶成小令。于是诗社众人以柳絮为题,以各色小调作成柳絮词。曹雪芹先生便在这里,用五首词写了这五人的未来。如梦令 史湘云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赏析】我们之前说过,柳絮在古人眼中...
红楼梦演义290:潇湘馆群芳又起桃花社,柳絮词存梦再续今生缘 上回讲到林黛玉一梦而醒,创作了《桃花行》诗,贾宝玉一看这首诗就知是黛玉所作。诗中所写之别离,除了生离就是死别,不禁心痛的流下泪来。 众人随着去了稻香村,商量着就第二天在潇湘馆集社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