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瘿蚊是一种在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和湖北等地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它们的生命周期开始于冬季,幼虫会在瘿瘤内度过寒冷的季节。春季,大约在2月底至3月上旬,它们会开始化蛹,这个阶段通常在3月中旬至下旬结束,而成虫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达到羽化高峰期。成虫的活动时间多在上午,尤其是9至10时...
此外,雄虫还会在韧皮部和形成层内进行额外的损害,进一步加剧了植物的受损情况。这种虫害不仅影响单个植株,还会对整个柳树种群构成威胁,长期的侵害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柳树林的正常生长和繁衍。因此,对于柳瘿蚊的防治,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保护这些柳树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柳瘿蚊寄主为柳、河柳、垂柳、银柳、沙柳、馒头柳。以幼虫从寄主植物嫩芽基部蛀人或由伤口裂缝处蛀入。被害处因受刺激引起组织增生,形成瘿瘤,因连年为害,瘿瘤逐渐增大,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枝干枯死。严重者,一株树上的瘿瘤多达20个以上。雄虫还在韧皮部、形成层内为害。 2形态特征编辑 成虫:体长2.5~3.5mm,紫红色...
瘿瘤形成柳瘿蚊初次侵染时,幼虫危害形成层,刺激受害部位细胞异常生长,枝条在受害部位迅速呈瘤状增粗扩大,轻者瘤这时开始出现在树枝上;次年枝条上出现羽化孔后,成虫会在原羽化孔及其附近产卵,孵出的幼虫继续危害瘿瘤周围的愈合组织。反复产卵,反复损伤,会导致新组织不断增生,胆瘤越来越大。如果受害部位的枝条直径小于5...
网站导航:柳瘿蚊>列表4 未找到相关的题目,以下为你推荐热门信息 题目: 2020年6月9日,央行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支付运行总体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银行账户数量增速放缓,非现金支付业务量小幅下降,支付清算系统业务量相对稳定,全国支付运行( )。
柳瘿蚊是一种需要严格控制的检疫害虫,一旦发现其危害迹象,首要步骤是立即清除枝干上的瘿瘤,并确保集中销毁,以防止其扩散。防治工作应在成虫活跃前进行。针对初期或轻微危害的树木,可以考虑在冬季或3月底前采取行动。此时,可以铲除并焚烧受影响的树皮,或者直接锯下瘿瘤进行销毁。同时,使用40%的氧化乐果...
柳瘿蚊的成虫形态独特,体长在2.5至3.5毫米之间,呈现出紫红色或黑褐色。它们的腹部分布着环状细毛,增添了独特的外观。触角为灰黄色,呈现念珠状,由16节组成,每节上均匀生长着细密的毛发。雄性成虫的触角轮生毛较长,前翅则是薄而透明的菜刀形,翅基部分较窄,有三条明显的纵脉。翅膀表面覆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