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椇子是传统中药材,别名为拐枣、万寿果、鸡爪连等,来源于鼠李科植物枳椇(Hovenia dulcis)的成熟种子或果柄。其性味甘平,归脾、胃经,常用于解酒毒、清热利尿、止渴除烦等。 一、别名与来源 常见别名:拐枣、万寿果、鸡爪连、金钩子、甜半夜。 植物来源:以干燥成熟种子或肉质果柄入药,主产于中国南方及东亚地区。
原形态枳椇(崔豹《古今注》),又名:枸(《诗经》),枳枸(《庄子》),椇(《札记》),枸骨(陆玑《诗疏》),白石木(崔豹《古今注》),交加枝(《雷公炮炙论》),金钩木(《舆地志》),桔枸树(《卫生易简方》),梨枣树(《纲目》),金果树。 落叶乔木,高达10米。小枝红褐色。...
枳椇子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位商人,在徐州买了10坛名酒“醉仙香”雇船运回家。行至半路,两位卖枳椇子的商贩搭船同行。船靠岸后,商人启运“醉仙香”,发现其中两坛空空如也。一场官司打到县衙,县官升堂,水手刘胡子不打自招。他嗜酒如命,于深更半夜将空心麦秆插入酒坛偷饮,醉意朦胧...
②治伤暑烦渴,头晕,尿少:枳椇子、竹叶各30克。水煎服。(《华山药物志》) ③治风湿瘫痪:枳椇子150克,紫薇树皮15克。泡酒1000毫升,早晚各服15~30毫升。(《贵州草药》) ④治风湿麻木:枳椇子120克,白酒500克,浸泡3~5天,每次服1小酒杯。每日2次。(《安徽中草药》) ⑤治热病烦渴,小便不利:枳椇子、知母各...
枳椇子,能解酒的中药 【药性】甘、酸,平。归脾经。【功效】利水消肿,解酒毒。【应用】1.水肿证本品通利二便而消肿。用于水湿停蓄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证,可与猪苓、泽泻、椿皮等同用。2.酒醉本品善解酒毒,清胸膈之热。治酒醉后诸症,将本品与麝香为末,而糊为丸,盐汤送服,如枳棋子丸(《世医得效...
1.醒酒安神枳椇子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有机酸,既能扩充人体的血容量,又能解酒毒,故有醒酒安神的作用。 2.通利二便枳椇子含有大量水分、葡萄糖、有机盐、脂类物质,具有促进尿液排泄,加速肠道蠕动等作用,故能通利二便。 3.祛风通络止痉枳椇子中含有大量的钙和枳椇子皂甙,具有中枢抑制作用,能够抗惊厥,防止手足抽搐...
名称:枳椇子 类别:清热药 拼音:Zhi Ju Zi 拉丁:Semen Hoveniae 别名:拐枣、鸡爪梨、鸡矩子、甜半夜 药用部位:种子 药材性状:种子扁平圆形,背面稍隆起,腹面较平坦,直径3~5mm,厚1~1.5mm。表面红棕色、棕黑色或绿棕色,有光泽,于扩大镜下可见散在凹点,基部凹陷处有点状淡色种脐,顶端有微凸的合点,腹面有纵行...
枳椇子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其功效多样。它不仅能止渴除烦,还能清湿热、解酒毒,是利水渗湿药中不可或缺的利尿通淋药。8、临床应用 枳椇子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常用量为4.5~9克,可煎汤内服或泡酒服用。它主要用于治疗烦渴呕逆、二便不利等症状,效果显著。9、药理研究 枳椇子在药理研究中展现出多种功效...
枳椇子的功效与作用 1. 消水肿。枳椇子既通利小便又泻下通便,能够给水湿之邪以出路,可用于治疗水湿停蓄所出现的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泽泻、玉米须等同用。2. 解醉酒。这是枳椇子特征性的功用。陆机《疏义》载:“枳枸树……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江南特美之,谓之木蜜。能败酒味,诜曰:‘...
枳椇子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它具有止渴除烦、清湿热以及解酒毒的功效。在利水渗湿药的分类中,它属于利尿通淋药。◆ 临床应用 通常,枳椇子的用量控制在4.5至9克之间,可以通过内服煎汤或泡酒的方式来服用。临床上,它常被用于治疗烦渴呕逆、二便不利等症状。◆ 使用禁忌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者应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