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菌与钢铁》则更多分析的是几个大洲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从粮食的发展、病菌、文字、技术和政府宗教对发展的作用,到研究人类史的作用,总体上更为客观。从立意的角度来说,研究历史都是为了以史为鉴,从过去看未来。《人类简史》是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忧虑,是反思,是警示。《枪炮、病菌与钢铁》则分析不同大洲...
首先,书评说《人类简史》和《枪》的论题重复。确实,两本书都研究了人类的发展,但侧重点完全不同。《人类简史》主要讲的是智人如何成为“主宰世界的人”,而《枪》则研究的是为什么是欧洲人征服了印第安人,而不是反过来。虽然《人类简史》也有提到欧洲和中国的发展,但只是简单比较了一下,认为欧洲之所以称霸世界是因为...
当然,《人类简史》的行文更为流畅,而《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是典型的论文结构。 这是一部集多学科综合知识于一体的书,相比于书中的新颖观点来说,这部作品更有价值的是其中的论证思维与方法论,为人类书写历史提供了另一种模式。 既然是一本人类历史书,为什么书名叫《枪炮、病菌与钢铁》呢?人类的命运又和枪炮...
与《枪炮》一样,《简史》认为:人类在过去十几万年迁徙到全球的过程中,造成了环境的急剧变化和其他物种的迅速消失。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东亚直立人,以及印尼岛上的小矮人——这些智人的近亲,都在智人到来后因生存竞争而灭绝。同时灭绝的还有非洲之外各大洲的巨型动物——这也是《枪炮》的主题之一。尽管人类的出...
几乎是一口气儿读完了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和美国教授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两本书,感觉像坐着时光机器,在作者的指引下,沿着人类十几万年的进程,完成了一次浏览观光。这两本书虽然侧重角度不同,《人类简史》描述宏观历史,而《枪炮、病菌与钢铁》论述社会发展,但都是从全球...
之前讲《枪炮、病菌与钢铁》的时候就提到过要把这本书和《人类简史》比较一番,我想这肯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两本书都是讲人类历史的,豆瓣评分都在9.0左右,《人类简史》评分要高0.4分(这点我觉得有失偏颇)。论知名度的话,《人类简史》恐怕要稍高一些,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书名。
《枪炮、病菌、钢铁》:人类史的挑战与洞见 如果你觉得《人类简史》像是在公园里散步,那么《枪炮、病菌、钢铁》就像是徒步登山。这本书有20万字,文字风格偏学术,阅读过程可能会让你感到痛苦。几次想睡去,几次挣扎,几次放弃,但读完之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不能完全放松。你会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思考。
本书1997年出版,1998年就夺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如果大家看过《人类简史》,会发现那本书里边很多基础的理论和观点,都是出自这本书。这本书究竟讲的是什么呢?这本书其实讲的是一个终极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问题,为了引出这个问题,作者先讲了一个小故事。一、耶利问题的提出 作者1972年在新几内亚岛上研究...
之前我们解读过的2016年大火的《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就是在这本书基础上进行的延展与讨论。但凡想要一探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究竟,那无论如何都是绕不开这本书的。两个月前,中信出版社重新翻译了这本畅销了25年的大历史书,全新版本读起来非常非常的丝滑,强烈建议同学们都买一本来自己看看。本书的副标题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