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枢密使是枢密院的最高领导,主管全国的军务。两宋共有枢密使和枢密副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91%。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宋朝( ) A. 鼓励加强法律制度 B. 抑制武将专权 C. 极大分化宰相权力 D. 控制地方财政 相关知识点: 语言基础及运用 常识 文学常识题 试题来源: ...
宋朝官僚政治制度从体制上看,最重要的变革是军政和行政的分离、财政使司的设立以及宰相被定为行政首脑,而包括枢密使、副使在内的宰执则构成中央决策群体。这一变革的目的是( )
贡斯当L对《宰执天下 第0195集 战鼓将擂缘败至(一)》发表的评论:制度问题,文官可以是枢密使、副使,可以制定总体战略计划,但不能直接指挥作战。
4.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材料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一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根据材料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 答案 4.[提示]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
3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 A. 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 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 C. 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D. 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4宋代著名清...
提倡读书,重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宋史》(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列举宋朝选拔人才上的变化措施?这一变化有何深远影响?答案(1)材料一中提到的“这种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它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隋朝对后世有深远...
9.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 A. 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 古
12.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 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古代的
下表是北宋枢密院正副职官员出身情况统计表。数据反映出北宋( 北宋枢密院文官出身武将出身合计 枢密使54人19人73人 枢密副使108人21人129人 A.科举制度落后难以选拔人才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武将出身官员能力比较突出D.创立了殿试制度 23-24七年级下·黑龙江大庆·阶段练习查看更多[1]...
1. 据《通考·职官考四》记载:唐末,诸司使皆内臣领之,枢密使始与宰相分权矣。降及五代,改用士人,枢密使皆天子腹心之臣……其权重于宰相。太祖受命,以宰相专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主武事,副使佐之。以下对宋初枢密使制度认识正确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