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至2月,果桑园进行翻耕,深度10至15厘米,或在早春发芽前,果桑园地面用秸秆或地膜满园覆盖,减少浸染发病。 ③土壤消毒 清园后,用1至3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地面;气温10至15℃时,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4至5公斤,加湿润的细土10至15公斤,掺拌均匀撒在果桑园...
将冻害严重的果桑枝条疏剪,每个树选留2-3个主枝,每个枝条上选留2-3个枝梢,其余疏剪。 4、防虫治虫。为保护新芽不受桑象虫、桑毛虫、桑尺蠖危害,可喷50%辛硫磷乳油的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的1000倍液进行防治。 主持人:孟老师,果桑的病害发生比较严重吗? 嘉宾:...
②清园耕翻 冬季剪梢,剪去弱小、下垂、病枯枝,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 1月至2月,果桑园进行翻耕,深度10至15厘米,或在早春发芽前,果桑园地面用秸秆或地膜满园覆盖,减少浸染发病。 ③土壤消毒 清园后,用1至3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地面;气温10至15℃时,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4至5公斤,加湿润的细土10至...
一、病害识别与预防 首先,果农需掌握果桑菌核病的识别要点,以便早发现、早防治。同时,加强果园管理,如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滋生环境等,均是预防病害发生的有效手段。 二、杀菌剂选择与使用 针对果桑菌核病,市面上有多种杀菌剂可供选择。以下是一些常用且...
二、发生规律 果桑菌核病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萌发,随气流传播引起初次侵染。病果落地腐烂后菌核残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病原。染病花果与健康花果接触,可造成再次侵染。春季温暖多雨、土壤潮湿,利于菌核萌发,病害重。地势低洼、栽植密度大、通风透光...
期间如遇阴雨天,也要在雨停树枝已干时立即施药。摘果前15天停止喷药。发现病果应及时摘除,带出园外深埋。 这样预防之后,果桑菌核病的发病率可以控制在3%以内,或者更低,达到丰产要求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果桑菌核病发生的前提条件。通常,发病最适温度为18~24℃,湿度对病害发生也有一定影响。高温干燥或寒冷干燥都不利于菌核的萌发和侵染。 1.2 树体状况: 树体状况较差的桑树,抗病能力较弱,更容易感染果桑菌核病。 1.3 果实损伤: 果桑菌核病的侵染一般发生在果实遭受损伤的部位。果实在采摘和运输...
本文将从果桑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危害程度和综合防治技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果桑菌核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种植方式、品种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来讲,桑树营养不良、受到伤害、土壤缺氧等都是导致桑树易感染本病的原因之一;同时,温度、湿度、光照等气象因素也会对桑树生长和病原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健康的桑树在适宜...
一是通过避雨,搭大棚,使果桑的抽叶开花结果都不受雨水的干扰,使得病害的传播途径消失,能够保证大部分果桑不发病,不过从现实的情况看,依然还有一些发病,其原因可能与棚内的湿度,雾气,以及风或者昆虫的活动有关。 大棚避雨栽培是减少果桑菌核病发生,并且减少农药使用最佳的方式 ...
果桑菌核病的盛行与多个因素息息相关,尤其是以下几点: 阴雨天气频繁:2024年春季,安康地区遭遇连绵阴雨,环境潮湿,使得土壤中的菌核病菌子囊孢子迅速萌发,病症扩散迅速。 栽植密度过大:超过70%的果桑园栽植于2020年前,密度普遍过高,导致桑园内部通风不良,湿度大,使得病菌滋生更加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