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及林鸿宣共同通讯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Fine-tuning gibberellin improves rice alkali–thermal tolerance and yield”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调控植物激素赤霉素(giberellin, GA)达到最佳水平,不仅是提高GRVs耐碱耐热性的...
2025年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院士研究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题为 “Fine-tuning gibberellin improves rice alkali-thermal tolerance and yield”的研究论文。该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即精准调控赤霉素到最佳中等水平是同时...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院士研究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题为“Fine-tuning gibberellin improves rice alkali-thermal tolerance and yield”的研究论文。该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即精准调控赤霉素到最佳中等水平是同时提高水稻碱-热胁迫...
Nature Communications | 林鸿宣院士团队合作揭示亚非稻种间杂种衰退的分子机制 2024年2月2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院士研究组和韩斌院士研究组合作在国际综合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Dysfunction of duplicated pair rice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 causes segregation distortion and...
2023年3月24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院士研究组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柴继杰教授研究组合作在国际综合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Optimization of rice panicle architecture by specifically suppressing ligand-receptor pair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小肽-类受体激酶信号特异性调控水稻穗型...
值得一提的是,该成果是林鸿宣团队继发现TT1(Nature Genetics, 2015)和TT2(Nature Plants, 2022)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 研究团队通过对22762株水稻遗传材料进行大规模交换个体筛选和耐热表型鉴定,定位克隆到一个控制水稻高温抗性的...
他的研究组一直不断做出创新性的成果,最近又有新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和molecular plant等上。抗热、耐盐、抗旱、粒型、株型等一系列与水稻生产密切相关的“重量级”基因,被林鸿宣和他的同事打上了“中国发现”的标记,有较大影响力。并且这些基因已被育种家索取开展作物...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两个基因座的相互作用引起了水稻种间杂种劣势。这些研究结果增进了我们对于生殖隔离机制的认识,有可能对水稻育种产生重要的影响。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21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如今,水稻已成为中国拿得出手的、可以在国际上比一比的研究领域。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 plants》曾发表社论称“中国水稻基因组与功能基因组,这个研究领域是国际领先的。”“这是别人说的,不是我们自己说的。”林鸿宣自豪地说。“我们团队在这个领域做出了一点贡献,我觉得非常高兴。”林鸿宣说:“科研不是...
生物通报道,09候选院士林鸿宣自6月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水稻耐盐基因研究成果后再度在水稻抗旱耐盐功能基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文章发表在8月1日的国际知名学术杂志《Genes & Development》上。 生物通报道,09候选院士林鸿宣自6月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水稻耐盐基因研究成果后再度在水稻抗旱耐盐功能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