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遵在国民党中的名气不大,级别也不高,是国民党的海军少将,不过毛主席对他的起义格外看重,盛赞他的起义是“南京江面上的壮举”,1955年,林遵被新中国授予少将衔,故有“国共双料少将”之誉。众所周知,在旧中国海军力量是极为薄弱的,而林遵却是海军界的翘楚,他是福建福州人,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他...
只不过当时林遵在起义,却表示要解甲归田了。为了海军的发展,张爱萍多次登门拜访林遵,希望他能出来帮助建设海军,但却遭到了拒绝。林遵表示,建海军不同于建陆军,首先是官兵都要有文化,士兵要初中以上,军官则需要更高的学历,按照解放军目前的水平,恐怕连军舰都开不动。因张爱萍请不动林遵,所以就让二野的...
地下党组织经过对林遵的处境和思想状况了解之后,认为有争取其起义的可能。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地下党组织安排地下党员郭寿生与林遵秘密联系,做林遵的起义工作。此时的林遵对国民党政府已经深恶痛绝,对内战更是不满,见到郭寿生之后,林遵向他大吐苦水,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郭寿生见时机成熟,直截了当地告诉林遵:“...
林遵在提出这个要求后,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林遵虽然在解放战争中发动起义,投靠解放军,并且参与了解放军海军的建设,这确实是他不可磨灭的功劳。但是,如果选择一个国民党出身,当时还未加入共产党员的将领当海军司令员,势必会引起人民群众的一些看法,这是人们普遍拒绝林遵这个提议的主要理由。面对众人的劝阻,林...
但林则徐不会想到,100年后的1949年4月23日,他的侄孙林遵为了结束内战,建立新中国毅然起义,加速了中国结束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进程,甚至还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图|林则徐画像 01 解放前夜,毛泽东为什么想到林遵 1948年的最后一夜,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毛泽东正在亲自拟写“新年献词”。这篇新年献词对他而言...
解放军突破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桂永清命令林遵将所有军舰从芜湖到安庆集中于南京,并统一指挥开往上海。林遵借此机会召集舰长们,反复做思想工作,最终大部分人同意起义。于是,他立即派人与解放军联络,并于1949年4月23日率领着25艘舰艇和1200多名官兵起义。毛主席在给林遵等人的回信中称赞这一行动为“南京江面上...
刘伯承第一次见到林遵是在上海的一处宅院中。当时的林遵虽然身体略显疲惫,但精神状态还不错。刘伯承以老友的姿态与林遵寒暄,随后直入主题,表达了党中央对林遵的期望。刘伯承首先肯定了林遵在起义过程中做出的重要贡献,指出这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随后,他详细阐述了新中国海军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此话也是想让在座的同志们放松下来,紧接着毛主席又从第一次国共合作,讲到了林遵起义,顺势说起组建海军的必要性。毛主席仔细向各位介绍了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全都是从海上攻破我国大门的。可见我国海上的实力有多弱,现如今我们好不容易稳定了政局,不能再重蹈覆辙,所以当务之急,必须要...
刘伯承手中拿着张爱萍的报告。报告中详细说明了让林遵任职的几点理由:首先,林遵具有专业的海军教育背景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其次,他带来的23艘军舰和技术人才对新建海军至关重要;最后,任命林遵有利于稳定起义官兵的情绪。然而,刘伯承却一反常态地提出了强烈反对。在场的人都感到意外,因为刘伯承向来以温和稳重著称。
林遵起义之后,毛主席很快亲自接见了他,并鼓励他积极投入到共产党的海军建设当中去,林遵作为这方面的翘楚,自然也是踌躇满志,想要大战拳脚,干一番大事业。同时,毛主席又让张爱萍前去协助林遵共同建设,但是林遵到任的第一天,心便凉了半截。心生不满 虽然林遵一直都知道解放军条件比较差,但他确实没有想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