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学是“是”的哲学 文∣林晓辉 摘要:文中从希腊哲学和印度哲学同属于印欧语系,印度和希腊在人种上又同属于古雅利安族出发,提出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哲学“的”研究方法,来寻找出佛经中在词根上、语法上、逻辑上与“是”有关的内容来讨论佛教哲学。据此认识到希腊哲学和印度哲学都在追问“是”的两个词根,即as和bhu...
本书从西方哲学主要是“是”哲学出发,认为传统哲学中的道、理、心、气、易等都是从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哲学词汇,而传统哲学未从物的研究转向语言的研究,既未注意到语言的统一性,也未注意到汉语中最大的语言学现象,也未注意到“是”的系动词及其性质,及由系词“是”的各种意味生出来的一些“谜”一样的问题。
一般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外部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学问。人类在远古世界,认为外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客观存在。也即世界是物质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它们,它们总是客观地存在着,并且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变化。这完全是对一个纯粹自然界的描述。这一认识在哲学上称为本体...
近代西方哲学的传入 作者:林晓辉;来源:“此是读哲学”公号 前已述及,明清时西方文化已经和风细雨式地传入和影响了我国,但真正对我们产生巨大影响的是近代。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打开了我们的国门,西方文化像潮水般地涌向我们。在一段不太长的时间里,西方文化便影响了我们文化的方方面面。从叔本华的意志主...
四、理性萌芽的经院哲学时期 五、东西方分异的文艺复兴时期 参考文献: 林晓辉:中西文明发展上的同步性 雅斯贝斯(Karl Jaspers)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i]]一书中提出了“轴心期(axel period)”理论:世界历史的结构具有唯一的共同起源和共同的发展目标。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发展中,有着一个对人类以后的发展产生...
摘要:文中从印度河文明开始,简要论述佛教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认为前佛教时期至少存在二期语言学转向,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都分别经历了语言学转向。佛教传入我国也是经历一次语言学转向。佛教由我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家,也是经历了语言学转向。现代,随着佛教在西方的传播,佛教正在经历一次最大的语言学转向。
原创 林晓辉 此是读哲学 龙树时代,关于万物的生成,当时数论派认为诸法是自生;胜论派认为诸法是他生;顺世派认为诸法是共生和无因生,由四大和合而成,万物由神产生,及万物由时间产生。其特点是将法看成是永恒不变的存在(法体恒有)。《俱舍论》卷二十一:“论曰:三世实有,所以者何?由契经中世尊说故,谓世尊...
《金刚经心经“是”注:佛教哲学本体论》是继从“是”的角度对佛教哲学进行全新解读之后,利用“是”对《金刚经》、《心经》这两个佛教哲学经典文本重新解读。 比价列表 商家评价(19)折扣价格 9人京东缺货N个月 5天前更新 10人当当缺货N个月 25小时前更新 ...
林晓辉在《中西文明发展上的同步性》一文中探讨了人类文明进程中,尽管存在差异,但整体上呈现出同步发展的趋势。他从文明起源的神话阶段开始,指出东西方都在早期崇拜自然并试图用神话解释世界,随后通过理性思考转向对自然的理解,如古希腊哲学家和古印度哲学家都关注自然运动变化。轴心时期,东西方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