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徽音”,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学家、文学家,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民国九年(1920年)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民国十二年(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民国十三年(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
林徽因超话,阅读数:9485万、帖子数:3410、粉丝数:8万,林徽因 1904.06.10——1955.04.01 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金岳霖为林徽因写的挽联。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新浪微博超话
林徽因一家与金岳霖等友人 1939年,林徽因与女儿、儿子在昆明 1940年,病床上的林徽因 1941年,病床上的林徽因和女儿、儿子 1946年春,林徽因在昆明 1947年,林徽因与女儿梁再冰在颐和园 1949年3月,林徽因夫妇送女儿梁再冰参军南下时合影 林徽因与清华大学建筑系师生合影 1950年,林徽因在清华 1950年,林徽因与清华建筑系...
林徽因不独是梁思成的支持者与合作者,也应称之为中国建筑学科的奠基人,有学者以林徽因完成于1932年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和1934年的《清式营造则例·绪论》为例,指出“林徽因是最早对中国传统建筑做出理论定义的学者”。很妙的是,在诗意和画意之外,林徽因提出“建筑意”。在她眼里,古建筑不仅是技术与美...
生于官宦世家,在旁人看来,林徽因是幸运的,自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有相对优渥的家庭环境。但就一个女孩子自己的感受与命运而言,这幸运当中,也夹杂着诸多不幸。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一生娶了三任妻子,第一任妻子不能生育,于是就有了第二任妻子何雪媛,也就是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嫁到林家时,才十几岁,没有...
而林徽因得知对方已有妻子,果断暂断情丝,选择了离开徐志摩,结束这一段不清不楚的关系。与梁思成相知相爱 在徐志摩与林徽因分道扬镳后,林徽因遇到了她生命中的另一半——梁思成。梁思成与林徽因一样,都是从事建筑领域的人士,梁思成在初次遇见林徽因时,便被她的才华所吸引,因此开始对这位才女展开热烈的追求。经过...
1916年,林家迁往北京,林徽因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英国贵族式的教育培养了她良好的举止和谈吐。16岁的林徽外表出众、聪明热情,无论是在哪里,都是很受喜爱的女孩,而开明的父亲也在规划女儿以后的路,为了带她见世面,林长民决定带女儿一起去欧洲。1920年初夏,在经过两个多月的海上行程后,林徽因...
就在同一年,徐志摩也来到了英国,在伦敦认识了林徽因。第一次见到徐志摩时,林徽因梳着两只小辫,差点把徐志摩叫成叔叔。起初,比林徽因年长七岁的徐志摩,或许并没将这位少女过多地纳入眼帘,随着交谈的细水长流。她的聪慧,她的才情,远远超越了她十六岁的年纪,让人难以置信这竟是一位少女的思想深度。在徐志摩的...
从少女时期和建筑结下缘分,到最后和爱人一起确立毕生的学习方向,林徽因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建筑事业,她对自己所珍爱的一切,具有一种献身的热情,这是林徽因最让人难以企及的地方。 在她人生的晚年时期,她并没有安心养病,颐养天年,而是拖着病躯为中国的建筑事...
而与此同时,林徽因也曾与徐志摩有过短暂、激烈的感情交往。徐志摩是林徽因的“初恋”,两人在英国留学期间相识,情感之火在徐志摩深情的热烈追求下燃烧不已。但林徽因的家庭和父母的反对,让两人的感情无法继续发展,徐志摩最后只能黯然离开,而林徽因则迎娶了梁思成。尽管人们对于林徽因这两段感情的评价不一,但她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