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洞庭西山的林屋山摩崖石刻,乃是自宋至民国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化瑰宝,汇聚了数十处珍贵的石刻。其中,宋代抗金文臣李弥大的《道隐园记》碑,更是璀璨夺目,引人瞩目。《吴中先贤谱》 苏文 编绘 李弥大,生于公元1080年,卒于1140年,字似矩,号无碍居士,乃苏州之才子。他坚守主战立场,反对妥协求和,因...
这里有一份不错的资源 点击[GJ2305253.林屋山人漫稿一卷.pdf]即可获取~ 你觉得这个资源能帮到你不,要是还有其他资源需求,尽管告诉我哦~
第九大洞天~林屋山~..林屋洞位于金庭镇(原西山镇)东北部,在林屋山西部。据《云笈七签》等道教经典记载,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所居,林屋洞为第九大洞天,曰“左神幽虚之天”,别称“天后别宫”。相传,古
林屋山当地的老百姓得知内情后,很替他打抱不平,便出来援助他,有的送来几斗米,有的送来几担柴,一月之内竟“蔓延至八十余村,为户约七八千家”。老百姓的这种自发行动,不但是对一个清官的同情支持,也是对腐败官府的一种抗议,更是一次民意的大展示。为此,太湖厅、苏州府和江苏省各级政府大为震惊,要求“...
林屋山并不高,很快就到了山顶的三清阁。“林屋晚烟”的石刻大大地刻在阁前的石壁上。 最上层的驾浮阁里有撞钟,可以以钟声为家人祈福,所谓“钟罩一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可惜的是虽然在驾浮阁可以远眺整个山下的美景,但是门窗是无...
林屋山【作者】吴镇 【朝代】元代 巍巍林屋古灵踪,东隔鼋头只一重。旱洞晴云阴洞雨,渔家清笛道家钟。 绿阴满地三春草,翠盖擎空百尺松。知道西南岩壑里,轻风吹处有潜龙。作者介绍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署梅道人。浙江嘉兴人。早年在村塾教书,后从柳天骥研习“天人性命之学”,...
#文保游学# 林屋山摩崖石刻位于林屋洞洞口和洞外山上,石刻题字在民国18年(1929)李根源、郑伟业等西山访古时共有36处,其中宋刻9处,明刻17处,清刻9处,民国刻1处。字体楷、隶、篆各异,内容以点景为多。“天下第九洞天”:王鏊书,刻于明正德十年(1515),每行3字,字高0.44米,宽0.4米。1995年4月林屋山摩...
《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是一幅晚清光绪年间的作品,虽非书籍,却是汇集了众多名士题咏的卷轴。卷轴描绘了林屋山乡民送米给当地巡检暴方子的场景。暴方子因清廉刚正,得罪上司而被罢官。在失去官职后,他陷入困境,债台高筑,甚至无米下锅。林屋山的百姓得知此事后,纷纷伸出援手,一个月内,共汇聚...
林屋山,山里有洞,洞中有山,洞中有洞,大洞套小洞,洞洞相通.洞外广阔天地,洞内别用乾坤。道教中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所居,林屋洞排列第九,故称第九冬天。相传古时有龙居林屋洞内,故洞体似龙,又称“龙洞”,林屋山亦称龙洞山。洞内广如大厦,立石成林,顶平如屋,故称林屋。洞...
“林屋山人送水经”出自宋代宋无的《谢僧遗石钥》。“林屋山人送水经”全诗《谢僧遗石钥》宋代 宋无远寄奇钥紫玉形,寒翁欢喜饮镌铭。茅峰道士傅茶诀,林屋山人送水经。崖瀑松风添瑟缩,地钫槐火共青荧。矮瓶未罄长免健,且傍云根饱茯苓。《谢僧遗石钥》宋无 翻译、赏析和诗意《谢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