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项研究不仅展现了免疫联合靶向疗法在HCC和ICC治疗中的巨大潜力,还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和长期生存可能。《肿瘤瞭望》及《国际肝病》在加拿大ILCA大会现场特邀杨欣荣教授为我们带来这两项研究的精彩解读。 杨欣荣教授团队在ILCA现场 01 杨教授您好,您在本届ILCA大会上共有两项研究被大会收录为壁报交流。能否请您...
杨欣荣教授:特瑞普利单抗作为一种前沿的免疫治疗药物,与经典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的联手,在肝癌治疗领域内展现了非凡的疗效突破。索拉非尼,作为肝癌靶向治疗领域的先驱,但其历史上单独使用的响应率仅徘徊在3%-5%之间。然而,在我们的创新研究中...
杨欣荣教授:肝癌是一个异质性非常高的肿瘤,在不同的患者之间,在同一患者的不同肝癌病灶(原发灶和转移灶),甚至在同一病灶的不同治疗时间节点,肝癌细胞的表面标志物或者肝癌细胞内部一系列的基因表达都会出现改变。我们的研究表明,循环肿瘤细胞也会有类似的变化。当循环肿瘤细胞脱离原发肿瘤之后,在患者体内随着血液动力...
杨欣荣教授:这个问题也非常好,它也是我们目前正在努力的一个研究方向。目前,我们关于循环肿瘤细胞的应用还仅限于它可以作为肝癌疗效监控及预测的标志物。近两年,肿瘤免疫治疗在肝癌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如何实现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的有效清除,目前仍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它的前提是我们能够有效地发现循环肿瘤细胞...
杨欣荣教授:特瑞普利单抗作为一种前沿的免疫治疗药物,与经典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的联手,在肝癌治疗领域内展现了非凡的疗效突破。索拉非尼,作为肝癌靶向治疗领域的先驱,但其历史上单独使用的响应率仅徘徊在3%-5%之间。然而,在我们的创新研究中,通过巧妙地融入特瑞普利单抗,我们惊喜地发现响应率飙升至近50%,这一成就无疑是...
杨欣荣教授:这是非常好的一个问题。实际上,循环肿瘤细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每天有数以万计的循环肿瘤细胞脱落到肝癌患者的外周血当中,其中的大部分会被人体的免疫细胞所清除,仅有很少的一部分细胞能够在免疫监视下存活下来。因此,这些幸存的循环肿瘤细胞具备非常强大的生存能力,这为肿瘤的转移提供了可能,同时为肝癌...
杨欣荣教授:特瑞普利单抗作为一种前沿的免疫治疗药物,与经典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的联手,在肝癌治疗领域内展现了非凡的疗效突破。索拉非尼,作为肝癌靶向治疗领域的先驱,但其历史上单独使用的响应率仅徘徊在3%-5%之间。然而,在我们的创新研究中,通过巧妙地融入特瑞普利单抗,我们惊喜地发现响应率飙升至近50%,这一成就无疑是...
期间,我国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及杨欣荣教授团队,联合鹍远生物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入选大会壁报交流。该项研究初步证实了循环肿瘤DNA(ctDNA)的甲基化及突变在评估肝癌根治术后微小残留病灶(MRD)状态和疾病复发中的重要作用,为...
在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周俭教授、杨欣荣教授团队报道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循环肿瘤DNA(ctDNA)可以作为检测肝癌术后MRD的理想标志物,可有效预警复发转移。此外,通过ctDNA监测MRD还能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决策,并进行药物治疗的疗效监控,助力肝癌术后全周期精细化管理,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