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先后给杨朱带了两顶帽子,一是无君之禽兽,二是一毛不拔之为我主义。我们可以置身事外的来讨论一下孟子对杨朱的评价是否恰当。杨朱思想取自《列子·杨朱篇》,孟子之言出自《孟子》一书。近代受西方影响,学者一般讲杨朱为个人主义。《吕氏春秋》总结杨朱思想为“贵己”,这种将身看得比天下还重的思想...
”从孟子的两则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墨虽然同为显学,但其思想主张却截然不同,墨家主张“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杨朱学派恰恰相反,杨朱主张“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而墨子所推崇的极端道德主义,在杨朱的眼中,已经超出了为人的极限,为此他开始反对墨家,杨朱取“为我”,提出全真保性。杨朱...
杨朱学派因何而兴盛,成为天下显学 杨朱学说的兴盛与当时的特定历史时期,具有紧密的关系。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思想领域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巨变时期,正是这种剧烈的时代变革,为杨朱学说的思想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杨朱论道图 杨朱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了较为系统...
先秦显学之一――杨朱学说 先秦时与儒、墨并称的显学还有杨朱。《孟子?滕文公下》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尽心下》又说:“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即是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术上形成了儒、墨、杨三分天下的局面。 然而,杨...
不要妄想长生不老。杨朱学说的这种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观点在当时受到道家庄子和儒家孟子的排斥和攻击,使后世学者望而止步,又因秦始皇焚书,汉武帝独尊儒家,到秦汉时就渐渐销声匿迹沉隐于民间了。虽然杨朱学派和墨家学派的主张是完全相悖的,但在孟子所生活的战国后期已经成为了与儒家并驾齐驱的的显学。
杨朱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名思想家,字子居,卫国人,生平已不可考。在当时各家的著述如《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他的名字曾多次出现。他的行踪多在鲁、宋、梁一带。据《庄子》记载,他曾经见过老子。其活动的年代,比墨子稍后,而又早于孟子。有云他是老子...
杨朱作为一个大学者,在战国时期有极大的影响力。当时,人称"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于墨"。也就是说,战国时期杨朱与墨家学派一样,同为天下显学,是天下人趋之若鹜的学派。 但为何后来,杨朱学派在历史上几乎销声匿迹了呢?仿佛历史上根本不存这个学派一样。
所属专辑:文化的江山:一听就懂的文化中国史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199喜点 音频列表 第四十七讲 | 和平主义的墨家武士道 1978 2020-08 第四十八讲 | 孟子“辟杨墨”把杨朱做成了“显学” 1841 2020-08 第四十九讲 | 惠施把杨朱与墨学“合同异”了 ...
杨朱之学,曾经道家的主要学派之一 | 前面说黄老之学的时候,说道家的主要学派是两个,其实要纠正一下。道家还有一个曾经的显学学派,杨朱之学。 黄老之学和稷下学宫 杨朱之学,是道家哲学流派之一。杨朱之学的主要典籍,现在已经不存了,但是在诸子百家的著作里面能看到很多引用,可见当时的影响力,是与墨家并称的...
先秦时与儒、墨并称的显学还有杨朱。《孟子·滕文公下》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尽心下》又说:“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即是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术上形成了儒、墨、杨三分天下的局面。 著录项 来源 《文史杂志》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