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工作状态,杨志德已持续了40多年。 从木工开始干起,到退休依旧奋战在工地一线,中交二航局顾问、沪通长江大桥项目经理杨志德领衔参与建造的长江大桥就达17座,多次刷新、创造世界纪录,成为业内有名的“建桥明星”。 1954年出生在安徽广德偏远山村的杨志德,挖过煤、采过矿、伐过木。1978年,杨志德从重庆航务工程学...
天微微亮,年过六旬的杨志德就走上沪通长江大桥建设工地,查看施工进度,进行例行水上检查,平均每天步行至少4公里。这样的工作状态,杨志德已持续了40多年。 从木工开始干起,到退休依旧奋战在工地一线,中交二航局顾问、沪通长江大桥项目经理杨志德领衔参与建造的长江大桥就达17座,多次刷新、创造世界纪录,成为业内有名的“...
从木工开始干起,到退休依旧奋战在工地一线,中交二航局顾问、沪通长江大桥项目经理杨志德领衔参与建造的长江大桥就达17座,多次刷新、创造世界纪录,成为业内有名的“建桥明星”。1954年出生在安徽广德偏远山村的杨志德,挖过煤、采过矿、伐过木。1978年,杨志德从重庆航务工程学校水工专业毕业,进入中交二航局四公司...
在南京长江三桥建设中,杨志德在北主塔施工时首创长江洪峰期内“无桩度汛”,实现汛期平稳施工,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施工现场,杨志德的“抠”出了名:钢筋笼支撑钢筋做成可拆装式,循环利用;工地上杜绝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减少清洁人员节约成本;交通船舶按不同时段调度综合运行,大幅提升使用率。 争取工期提前,绝...
从木工开始干起,到退休依旧奋战在工地一线,中交二航局顾问、沪通长江大桥项目经理杨志德领衔参与建造的长江大桥就达17座,多次刷新、创造世界纪录,成为业内有名的“建桥明星”。 1954年出生在安徽广德偏远山村的杨志德,挖过煤、采过矿、伐过木。1978年,杨志德从重庆航务工程学校水工专业毕业,进入中交二航局四公司,做...
新华社武汉10月8日电题:一人领衔建设17座长江大桥——记中交二航局“建桥明星”杨志德 新华社记者李劲峰 天微微亮,年过六旬的杨志德就走上沪通长江大桥建设工地,查看施工进度,进行例行水上检查,平均每天步行至少4公里。这样的工作状态,杨志德已持续了40多年。
新华社武汉10月8日电题:一人领衔建设17座长江大桥——记中交二航局“建桥明星”杨志德 新华社记者李劲峰 天微微亮,年过六旬的杨志德就走上沪通长江大桥建设工地,查看施工进度,进行例行水上检查,平均每天步行至少4公里。这样的工作状态,杨志德已持续了4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