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10日,在第一次翻修杨开慧故居时,工人们在靠近卧室屋檐的梁架与斗拱结合处,发现一沓被厚重泥灰包裹着的整齐的杨开慧手稿,共有完整的诗文7篇:自传体散文1篇,诗2首,杂文2篇,没有发出的信2封。这批手稿现珍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1990年8月中旬,杨...
1982年的春天,当地政府下令对杨开慧的故居进行修缮,3月10日,工人们在整修杨开慧卧室的墙面,墙面有部分塌陷,需要拆除部分砖,当从上往下拆到后墙墙面第五块砖的时候,墙缝里掉落下来一个蜡纸包,里面是一叠手稿。工人们敏锐地意识到了不同寻常,他们并没有打开这些手稿,而是赶紧交给了杨开慧故居纪念馆里的同志...
而从书写的角度来看,杨开慧烈士所留存的这些手稿多以硬笔书写为主,毛笔书写次之。杨开慧以写行书、行楷书居多,毛笔字很是率真和蔼,没有什么锋芒,与我们常人书写一般,让人看完倍感亲切,没有什么隔阂。那么其硬笔字如何呢?我们知道中国素以毛笔作为主要的书写工具已有几千年,硬笔书写在杨开慧在世期间尚未普及,...
杨开慧给毛泽东写的书信中,开头只写毛泽东字里面的那一个“润”字;而毛泽东在给杨开慧的回信里,开头也总是用杨开慧的小名“霞”字,爱意满满,字所不能尽诉。图-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右)和杨开慧(左)1920年,杨昌济病逝于北京,杨开慧作为女儿披麻戴孝带着父亲的遗骨回到了老家板仓,料理完后事之后,杨开慧选择在...
你所描述的内容存在事实错误,这一事迹的主人公是江竹筠,并不是杨开慧。江竹筠被捕前,为保住组织秘密,把机密文件和书信手稿搁在一个贴着“囍”字的大坛子里烧了,没来得及烧的就藏到卧室墙缝里了。你所描述的内容存在事实错误信息。杨开慧英勇牺牲,但并没有这样将孩子托付给名为“杨开朗”的人物情节等。杨开慧...
其经过对这些文稿的整理,发现杨开慧给毛泽东写过不少诗文及信件,但一封都没有寄出去。这说明在1928—1930年,我党的地下交通是中断的,身在井冈山的毛泽东,是根本不可能知道杨开慧被捕及被害的消息的。因此他相信交通员吴福寿的情报,也无可指责。手稿内容十分煽情,我节选几段:父爱是一个谜,他难道不思想他的...
1982年,当工人们在维护杨家老宅时,在墙缝中意外发现了一摞杨开慧藏了半个多世纪的手稿,在这一些手稿中,道尽了杨开慧对丈夫毛泽东的思念与爱恋。他与她 1901年,杨开慧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她的父亲杨昌济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在杨开慧两岁那一年就东渡日本留学,直到1913年才回到湖南,并被聘为湖南公立第一...
杨开慧手稿 这些文字伴随着她的思念也一起尘封了半个多世纪,当人们众人打开这些手稿的时候,他所思念的丈夫也已经离开了人世,她的所有儿子中,也仅仅留下了一个。1930年杨开慧面对反动派的屠刀依然毫不畏惧,走向了刑场。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后茶饭不思,甚至一度还向贺子珍发了脾气。毛泽东在小的时候就酷爱读书,...
打开厚重的历史,我们能够找寻到很多伟大的女性朋友,而在近现代,杨开慧绝对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才华过人的她,积极地投身革命,从她的身上,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而一份唯一传世的小楷手稿,就足以看出他不平凡的才华,以及超人的智慧,这份手稿上赫然写着这样的诗句:“天阴起溯风,浓寒入肌骨。念兹...
1982年,在有关人员对杨开慧故居进行修缮时,发现了她藏于墙缝的三封手稿,在这三封手稿中,她时常写到对丈夫的担忧和想念之情。这一年,杨开慧已经牺牲了52年,而她思念的丈夫,也已经逝世6年了,他在生命的最后也没能看见这三封手稿,该是多么遗憾。小结:杨开慧短暂的一生中,孝顺父母,敬爱丈夫,她年轻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