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红,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17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2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要从事玉米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基础与分子育种研究,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
杨小红老师主要从事玉米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基础与分子育种研究,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于2014年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7年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2019年获中国作物学会青年科技奖,2023年获中...
图2 论文在Science官方网站的发表页面 学校和华中农大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18年,从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两个层面持续系统开展了玉米和水稻重要产量性状驯化机理的研究。团队成员利用野生玉米资源创制了穗行数为6行的特异玉米材料,采用基因组学技术鉴定了一个调控玉米穗行数的基因KRN2。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玉米驯化和改良过程...
2022年3月25日是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玉米研究中心李建生和杨小红教授实验室(原412实验室)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清早6点钟,杨小红教授从北京的实验室打电话给在海南玉米南繁基地工作的李建生教授,非常激动地说,“李老师,我们的文章在Science(《科学》)在线发表了!” 一个历时18年、经过三代玉米人辛勤耕耘的研究项目...
杨小红,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17年入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主要从事玉米重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基础和分子育种研究。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含共同)在Science、Natur...
杨小红,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17年入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主要从事玉米重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基础和分子育种研究。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含共同)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等期刊发表论文29篇...
2019~2020年连续两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近三年,省医国家自然基金立项数以史上最快速度攀升,一年翻番,两年三倍,三年破百,2023年立项数位列全国医疗机构第13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获资助116项,总立项数同比增长19%;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海外优青接续取得零突破,接连在NEJM、BMJ、SCIENCE等...
Joslyn K. Brunelle;Anthony Letai,Journal of Cell Science.2009,第4期 4. Cytotoxic flavone analogues of vitexicarpin, a constituent of the leaves of Vitex negundo[J].Kardono LBS;Diaz F;Chavez D;Lee D;Chai HB;Tan GT;Mi QW,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2003,第6期 5. De...
AI论文写作 >> 开具论文收录证明 >> 页面导航 摘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相关主题 摘要 Utilizing comprehensive ways of field outcrops, mineral assemblages, organic petrology and element geochemistry analysis, we study the oil shale features and origins of coal-oil shale bearing and oil sha...
2022 年 3 月 25 日是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玉米研究中心李建生和杨小红教授实验室(原 412 实验室)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清早 6 点钟,杨小红教授从北京的实验室打电话给在海南玉米南繁基地工作的李建生教授,非常激动地说,“李老师,我们的文章在Science在线发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