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西湖三堤之一的杨公堤,他的修建者叫杨孟瑛(yīng),明朝时的西湖老市长。明正德三年(1508年),杭州知府杨孟瑛,疏浚西湖时,用苏东坡浚湖筑堤的方法,将湖中淤泥堆筑于湖西山麓,这才筑成杨公堤。在知名度这一块儿,杨孟瑛自然比不上白居易苏东坡。但在对西湖的贡献方面,杨孟瑛的功劳绝不在他们之下。
在《江南百景图》中,杨孟瑛是一位来自丰都(今属重庆)的人物,他的祖籍是湖广麻城。他在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考中进士,并在任职期间曾担任杭州知州的职务。杨孟瑛在任内对西湖进行了重要的疏浚工作,由此产生了著名的杨公堤。二、杨公堤介绍 杨公堤是与白堤、苏堤齐名的西湖三堤之一,它因杨孟瑛...
另外一堤就是杨公堤,不是那个“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杨万里,而是明朝的杨孟瑛,如果不是他,也就没有了现在美丽的西湖。杨孟瑛的名气自然无法和苏白二人相比,但对西湖的贡献却绝不在二人之下。明《西湖游览志余》称:“西湖开浚之绩,古今尤著者,白乐天、苏子瞻、杨温甫三公而已。”杨温甫...
西湖,这个美丽的湖光山色之地,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然而,提及西湖的守护者,很多人只记得白居易和苏东坡,却忽略了杨孟瑛。这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甚至,杨孟瑛留下的杨公堤也几乎被世人遗忘。白居易和苏东坡都曾多次来到杭州,白居易首次来到杭州时还是少年,只是匆匆过客。而当他第二次回到杭州,已经是主...
江南百景图杨孟瑛作用一览 一、作用 帮助各位达人解决西湖中淤积的泥沙,助西湖重回往日风光。解锁西湖奇观。二、活动介绍 西湖疏浚 西湖是自然形成的泻湖,周边山上的溪流会将淡水和泥沙带入湖中。泥沙不断堆积就会使西湖堵塞,只有经常挖泥疏浚,才能保持湖水的深度。唐代至今,西湖的疏浚工作从未停止。若...
杨孟瑛,宇温甫,重庆丰都人。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出任杭州知州。其时西湖淤塞,杨孟瑛实施疏浚,清除侵占西湖水面形成的田荡近3500亩,并以疏浚产生的淤泥、葑草在西里湖上筑成一条呈南北走向,北起仁寿山、马岭山脚,南至赤山埠、钱粮司岭东麓,连接丁家山、眠牛山等的长堤,堤上建六桥。后人为...
杨孟瑛,字温甫,四川酆都(今四川丰都县)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进士。弘治十五年(1502年)任杭州知府。其时,西湖沿湖已被侵占十之八九,西湖葑塞,将使城内河、井水源断绝,上塘河沿河良田千顷亦失灌溉之利,影响国计民生。于是建议御史车梁、佥事高江,并疏奏朝廷矢志浚复。历时多时方获准开...
杨孟瑛,字温甫,丰都(今属重庆)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进士,曾任杭州知州。 从元朝到明朝前期,西湖的面积不断萎缩,许多地方被地方豪强、官绅大户霸占,变成了农田鱼塘。 1503年,杨孟瑛任杭州知府,力陈西湖占塞的诸多弊害,请求朝廷允其疏浚快被富豪吞没的西湖。1508年,得到朝廷同意后,杨孟瑛亲自指挥动工疏浚,...
大德天下山仰止杨公:杨孟瑛,字温甫,四川酆都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弘治十六年(1503)出知杭州。其时,西湖葑塞已久,湖西一带几成平陆,杨孟瑛力主疏浚,恢复湖面。他上奏朝廷,请求允可,但疏浚复湖对某些既得利益获得者并非好事,因而引发激烈争议,历时长达五年,浚湖方得以实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