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进奉银铤1970年出土于河南洛阳隋唐宫城北郊,长32厘米,宽5.4厘米,重2055克。整体呈长条形,上端呈弧形,下端两角近似为直角。银铤上刻了很多字,正面錾刻“专知采市银使右相兼文部尚书臣杨国忠进”;背面刻有“安边郡和市银壹铤伍拾两”;下部则是“专知官监太守宁远将军守左司御率府副率,充横野军营...
📜 公元756年,在洛阳隋唐宫城遗址北郊,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块重达2055克的银铤,它属于唐代名臣杨国忠。这块银铤重五十两,是杨国忠进奉给唐玄宗的贡品。🏰 杨国忠,唐玄宗李隆基的爱妃杨玉环的堂兄,因杨玉环的宠爱而屡次升迁。他身兼十五职,最终被封为卫国公,进拜司空,执政时专横独断。🔥 公元755年,安禄山联...
1956年,考古学家在陕西省西安市北郊的大明宫遗址中,意外发现了一件珍贵的文物——杨国忠进奉银铤。这件银铤正面刻有“专知诸道铸钱使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知度支事臣杨国忠进”的字样,而背面则刻有“宣城郡和市银壹铤伍拾两”“青”“专知官太中大夫使持节宣城郡诸军事守宣城郡太守上柱国臣苗俸倩”“天宝十载...
杨国忠进奉银铤,银质,唐代文物,长32厘米,宽5.4厘米, 重2055克,1970年河南省洛阳隋唐宫城北郊出土。 1970年春,在河南省洛阳市金谷园路以东、塘沽路以北的化学制药厂构筑地下管道时发现银铤一件,银饼一件。其中银铤为铸制,体呈长条形,上端呈弧形,下端两角近似为直角。正面錾刻“专知采市银使右相兼文部尚书臣杨国...
杨国忠进奉银铤,银质,唐代文物,长32厘米,宽5.4厘米, 重2055克,1970年河南省洛阳隋唐宫城北郊出土。 1970年春,在河南省洛阳市金谷园路以东、塘沽路以北的化学制药厂构筑地下管道时发现银铤一件,银饼一件。其中银铤为铸制,体呈长条形,上端呈弧形,下端两角近似为直角。正面錾刻“专知采市银使右相兼文部尚书臣杨国...
杨国忠进奉银铤1970年出土于河南洛阳隋唐宫城北郊,长32厘米,宽5.4厘米,重2055克。整体呈长条形,上端呈弧形,下端两角近似为直角。银铤上刻了很多字,正面錾刻“专知采市银使右相兼文部尚书臣杨国忠进”;背面刻有“安边郡和市银壹铤伍拾两”;下部则是“专知官监太守宁远将军守左司御率府副率,充横野军营田等使...
【唐代·杨国忠进奉银铤】银铤为铸制,体呈长条形,上端呈弧形,下端两角近似为直角,长32厘米,宽5.4厘米,重2055克。一面錾(音同赞)刻“专知采市银使右相兼文部尚书臣杨国忠进”,另一面上部錾刻“安边郡和市银壹铤伍拾两”,下部从右至左錾刻43字,说明该银铤为郭子昂于天宝十二年十二月进献。 开元盛世以来,...
杨国忠进奉银铤1970年出土于河南洛阳隋唐宫城北郊,长32厘米,宽5.4厘米,重2055克。整体呈长条形,上端呈弧形,下端两角近似为直角。银铤上刻了很多字,正面錾刻“专知采市银使右相兼文部尚书臣杨国忠进”;背面刻有“安边郡和市银壹铤伍拾两”;下部则是“专知官监太守宁远将军守左司御率府副率,充横野军营田等使...
杨国忠进奉银铤长32、宽5.4、厚1.2cm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4年)1970年河南洛阳隋唐宫城遗址出土河南博物院收藏此银铤出土于洛阳市金谷园路以东、塘沽路以北的化学制药厂构筑地下管道中,呈笏形,正面和背面都有铭文。【银铤上的铭文】正面:专知采市银使右相兼文部尚书臣杨国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