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杨伟波学成归国,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课题组长及博士生导师。杨伟波课题组在大环药物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们不仅提出了创新的仿生模块化设计理论,还成功构建了聚焦型的类天然大环化合物库。通过多种筛选方法,课题组已发现高效低毒的肿瘤多药耐药大环内酰胺抑制剂,以及首次报道的选择性抗H1N1...
近期,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伟波团队以天然产物中广泛存在的苯基吡啶结构和含有α-芳基苯乙酮的环状结构为基础,设计了新型的类天然大环化合物,并通过发展一种新的C-H/O2双活化的反应,将原本需三步的传统反应缩短为一步,极大地加速此类...
Jin-Quan Yu 2013年9月–2013年10月 德国海德堡大学,研究助理,导师:Stephen Hashmi 2010年9月–2013年8月 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导师:Stephen Hashmi 2007年9月–2010年7月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 导师:刘春 2003年9月–2007年7月 辽宁科技大学,学士, 导师:张志强 工作经历 2016.10-至今,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担任研究...
因此,新型、克服耐药性的小分子抗甲型流感病毒药物的研发显得尤为迫切。大环化合物由于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和理化性质,而逐渐成为药物研发的热点领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伟波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利用仿生模块化策略构建大环化合物的研究(Nat. Commun. 2020, 11, 2151.; J. Am. Chem. Soc. 2020, 142, 9982...
grjj: 杨伟波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组长。其主要从事活性小分子库导向的新方法学研究。阶段性成果在Chem. Soc. Rev., JACS, 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Chem. Eur. J., Chem Commun., Org. Lett.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3篇,申请中国专利并授权1项,发表论文总影响因...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伟波课题组,其主要从事活性小分子库导向的新方法学研究。 杨伟波,研究员,2016年加入上海药物研究所,2010-2013年师从Stephen Hashmi教授于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3-2016年于美国Scripps研究所担任研究助理,导师为Jin-Quan Yu和Peter G. Schultz教授。阶段性成果在Chem. Soc. Rev.,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伟波课题组,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类天然大环合成药物化学。 杨伟波,研究员,2016年加入上海药物研究所,2010-2013年师从StephenHashmi教授于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3-2016年于美国Scripps研究所担任研究助理,导师为Jin-QuanYu和PeterG.Schultz教授。阶段性成果在Chem.Soc.Rev.,JACS,Nat.Commun...
杨伟波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查看联系方式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2015年12月–2016年9月,美国Scripps研究所,研究助理,导师:Peter G. Schultz 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美国Scripps研究所,研究助理,导师:Jin-Quan Yu 2013年9月–2013年10月 德国海德堡大学,研究助理,导师:Stephen Hashmi 2010年9月–...
赞 分享 科研之友微信新浪微博Facebook分享链接 杨伟波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研究员 / 科研之友号:77624550 科研之友人员唯一编号 1 项目 27 成果 460 阅读 5 下载 1526 被引 21 H-指数 主页 成果 相关人员 更多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伟波课题组,其主要从事活性小分子库导向的新方法学研究。 杨伟波,研究员,2016年加入上海药物研究所,2010-2013年师从Stephen Hashmi教授于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3-2016年于美国Scripps研究所担任研究助理,导师为Jin-Quan Yu和Peter G. Schultz教授。阶段性成果在Chem. Soc. Re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