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雷雨》的悲剧感:一代代儿子学着父亲的样子成为父亲【杜素娟细读经典】 22.7万2024-12-8 18:08 亲子关系的转折点,在发现父母的弱小和局限【杜素娟细读短篇经典】 9.6万2024-11-25 26:45 合作 主人公re自己落泪?迷茫的底层逻辑是生活里没有抓手?!【哔有反响X是坏情绪啊,没关系Reaction】 ...
冬末春初的上海并不凛冽,树木还能见到绿色,湖水也不会上冻。早晨8点,杜素娟穿着大衣到达拍摄现场。她有一张沉静温柔的脸,符合人们想象中文学老师的样子,但这种沉静并不意味着疏离,相反,杜素娟是一个亲切的人,工作人员和她简单聊了几句,现场就传出阵阵笑声。过去27年,杜素娟在华东政法大学做文学教师,一直...
杜素娟说,相比于压力、刺痛和风险,被理解、被陪伴和被印证的快乐要大得多,收获的爱、温暖和安全感也都远远大于风险。 小小的账号里聚拢了与自己相类似的人,无论发表了怎样的观点,大家相互讨论、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支撑,有许多愿意互相给予的陌生人。 而...
“三十不立,又如何?”杜素娟说。 如果非要说什么是三十而立,那“做让自己喜欢的自己,为自己争取一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给自己增加一点有意思的生活内容,这就是真正的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立什么?” “三十不立,又如何?” 这一系列围绕着“而立之年”的追问 ...
杜素娟: 我认为是的,它是很理想主义的生活方式,做到很难很难,但正因为难,它是很珍贵,也是很必要的。说它是理想主义色彩的,是因为人有社会性的需求,在群体中生存,期盼得到他人认同,是自然又合理的要求。所以,我们渴望别人认同,是合理的。得不到别人的认同,也必然是痛苦的,这个痛苦体验也是必然的。
对谈的主角杜素娟是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文学的老师。经常在事业、爱情、原生家庭等等话题上发表温柔又一针见血的观点,被很多年轻人称为“网络妈妈”。一月,我去到华东政法大学的校园,拜访了杜素娟老师。和她聊了聊当代年轻人的爱与痛。断亲是为了 让亲情更健康 ▲杜素娟老师 Q:提问者 A:杜素娟 Q:为什么现在年轻人...
杜素娟:文学给我们留下了“路标”杜素娟,华东政法大学文学教授。一门文学鉴赏的公选课,她讲了二十几年。文学课上,她谈古论今,带学生们畅游文学的海洋。透过文学,她给学生教的是人生之理。近日,她接受采访并带来了一份成长书单。她说,这是文学给我们留下的“路标”。记者:丁汀、吴振东、郭敬丹 新华社音...
1998年,杜素娟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进入了华东政法大学教书。因为华东政法大学没有中文系,于是,她只能教公共课。尽管拥有大多数人鞭长莫及的学历和工作,但那时的杜素娟,已经28岁了。回忆起自己的“三十而立”,杜素娟这样说道:“我翻了好几年墙,翻过了我的30岁。”杜素娟说的“翻了好几年墙”,是完...
出生在最腐臭的地方,却追求最纯粹的香味。万字解读小众经典《香水》 【杜素娟细读经典·合集系列】 4.4万4-7 17:16 人生的起点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巨大茧壳 |《德米安》02【杜素娟细读经典】 6.8万3-31 15:19 从认知人性的黑暗开始,触碰世界的真实 |《德米安》01【杜素娟细读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