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陇蜀诗路的“诗史”之说,早在他生前就已出现,而“诗史”笔法经后续历代发展已形成体系。晚唐孟启论及杜甫的陇蜀诗说:“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本事诗·高逸第三》)就明确在杜甫经历陇蜀诗路后不久,将沿途所见、所思、所感都细致入微...
【解析】答: “诗史”是指杜甫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善陈时事”的 现实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善陈时事”包括两个方 面的含义:一是所写为当时的重大事件或与重大事 件有关。具体到杜甫的诗歌是指“逢禄山之难,流 离陇蜀”所见所闻所感。这就与一般的反映现实区 别开来。否则,“诗史”就用得太泛了。由于...
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杜甫的一些诗描写战争带给百姓的苦难,从诗作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感受来写,也能使我们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某些心理状态。这类诗歌也具有诗史的意义。如《无家别》等。反馈 收藏
见李白怀才不遇,杜甫对他由崇拜中生出几分同情与怜悯,相似的境遇也令杜甫感同身受,高吟“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欲以此劝解李白,重振其昔日豪情。 李白之于杜甫,犹理想之镜,映照出对其才华与自由的向往,也让杜甫以镜自观,深入内心...
今晚八点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将推出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杜甫篇”,主持人撒贝宁将联袂杨雨、谷曙光组成探访团,一起跨越千年,寻访诗中“圣人”。由少年意气至宗师风骨深入探寻“诗圣”一生的足迹 提及杜甫,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往往是其晚年困厄之貌,其实,少年时期的他,...
”诗句对曲江宫殿的描写具有“诗史”实录的性质。宋敏求《春明退朝录》一书记载:“唐曲江,开元、天宝中,旁有殿宇。安史乱后,尽圮废。文宗览杜甫诗云‘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因建紫云楼、落霞亭,岁时赐宴,又诏百司于两岸建亭馆。”杜甫诗歌不经意成了后世曲江宫殿重建的催化剂和蓝图,而诗中...
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广泛记录了唐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和历史事件,并展现了对社会问题和人民苦难的深刻关怀。以下是几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1.社会时代的写照:杜甫的诗作广泛描绘了唐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涉及政治、经济、战争、内乱、灾害等。他警示人们关注社会现象和...
前言"被称为诗圣的杜甫,为何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他到底经历了什么?这位文学巨匠的诗篇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历史记忆?少年血气方刚,踌躇满志公元712年的一个初夏清晨,京城长安城外,杜氏宅邸内欢声笑语。杜甫,这个杜宇世族新添的儿子,生下来圆脸大眼,聪明伶俐。七岁那年,杜甫便能吟诗作赋,出口成章。一对翩翩...
李敬泽对此有自己的思考,“在杜甫的诗里,我们能看到他所处的时代,看到了他和中国人在安史之乱中的命运,所以说是诗史,这个说法实际上是古代的时候就有了,到宋代以后被反复确认。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我们在中国古代,一般的诗是归在集里,所以当古人说一个人的诗,能够成为史,成为诗史的时候,这是一个极...
(3)杜甫是反映安史之乱最为深刻、最为形象、也最为全面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描绘出这一转折时期社会的全貌,故被后人誉为“诗史”。 【茶茶老师解析】(1)当时的杜甫正处于大治变为大乱的转折时代。他早年生长于开元、天宝盛世,大唐帝国的英雄气概对他有所熏陶,后来又遇到了安史之乱,经历了颠沛流离之苦。(2)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