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注:这首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在杜甫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
(注)①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此诗便是那时所作.②桤林:桤木林.桤,桤木,一种落叶乔木.③扬雄宅、《解嘲》:扬雄,西汉文学家、学者,蜀郡成都人.扬雄宅又名草玄堂.扬雄埋头撰写《太玄》,有人嘲笑扬雄只知写《太玄》,但没有任何禄位.扬雄写《解嘲》剖白...
杜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歛见麒麟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注]①作此诗时,杜甫客居成都草堂,韦偃也流寓蜀中。两人分别时,韦偃在墙上作画,杜甫为画题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注释:【1】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2】中路:中途。【3】出:生长。【4】鸱鸮:猫头鹰。【5】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A.前六句写柏树枝繁叶茂、高大轩昂之态,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B.“岂知”两句写柏的衰败,“岁寒...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
杜甫西山①白雪三城②戍,南浦清江万里桥③。海内风尘④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⑤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①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②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③南...
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