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三吏”“三别”是杜甫的著名作品。 ①三吏:《石壕吏》《潼关吏...
这是杜甫的《九日五首》其四。杜甫的故乡在长安杜陵的樊乡,那里的浐河水流清冽发白,杜甫曾经快乐地赏菊登高。现在那些伙伴还有几个在世,重阳节的欢笑又在哪里? 现在站在夔州高台上看去,只有巫峡逶迤曲折地向东流去。而终南山和长安已经是遥不可及。自己像一叶孤舟在万里之外的夔州漂泊,这样的遭遇怎能不令人伤心。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唐朝杜甫《登高》 初衣解诗:56岁的杜甫,此时在四川的夔州。漂泊半生的他,终于有了温暖的上司和朋友,在夔州自己买了一点良田,40亩果园,和家人参加劳动,并且管着...
杜甫在夔州的诗杜甫在夔州的诗: 夔州歌十绝句 【作者】杜甫【朝代】唐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
《登高》写于大历二年秋天〔767〕,杜甫在夔州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望夔州秋江的景色,倾诉了自己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心情。诗歌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八句全对,一气流转,给人均齐对称的美感而不见斧凿之痕。表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严谨的格律,诗人把〔 〕与国恨严密交织,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更...
杜甫《秋兴》首诗:55岁在夔州的凄凉感慨 🍂 杜甫的《秋兴》组诗,第一首就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凄凉。当时,安史之乱虽然平定,但国家局势依然动荡不安。内忧外患,战乱不断,连偏远的蜀地也暗藏着危机。杜甫55岁时,失去了依靠,来到夔州,体弱多病,壮志难酬,内心孤寂,于是写下了这八首七言律诗。
《登高》赏析此诗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大历二年767年的秋天杜甫漂泊在夔州,思念家乡,在宁静的山村感慨万千,写下一诗《日暮》。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日暮时分了,牛羊都已经从田野回来了很久了,家家户户也都关闭了柴门。首联描述的是山村的日落黄昏的场景。
温柔细语之“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是他公元767年秋在夔州时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慷慨激昂,动人心弦。#经典诵读 #每日推文 #国风古韵 #弘扬 - 唯美诗词品鉴于20240908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