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和严武的父亲严挺之关系很好,严武时年三十二岁,因而称其妙年,杜甫时年四十六岁,比之年长十四岁,因而自称老夫。杜甫称严武逢主正当时,可大展其才。言其为官同声相契,好句新诗老夫为你传诵。 严武,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其父为中书侍郎严挺之。《旧唐书》称严武“神气隽爽,敏于闻见。幼有成人之...
严武对杜甫的才华和为人十分欣赏,而杜甫也对严武的文武双全和治理才能表示赞赏。两人之间的友谊不仅体现在日常交往上,更在杜甫的诗歌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例如,杜甫在离开成都时,曾写下《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一诗,以表达对严武的深深不舍和感激之情。 综上所述,严武与杜甫之间是深厚的世交和忘年之交。他们...
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严武于四月死后、杜甫在五月率家乘船离成都时所写。可也有人认为,此诗是在严武去世之前写的。 杜甫带领全家乘船沿岷江东下,一路经过嘉州(今四川乐山)、戎州(今四川宜宾)、渝州(今四川重庆市)、忠州(今四川忠县)后,因肺病加剧,暂时在云安(今四川云阳)停留休养。大约在忠州时,正遇见运严...
二是当严武将杜甫邀请至自己的官署中款待时,杜甫喝得醉醺醺的,竟然登上严武之床,两眼直瞪瞪地盯着严武说:“想不到严挺之竟然有这样一个儿子!”《旧唐书》说“(严)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瞧,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多么宽宏大量啊;《新唐书》则说“(严)武亦暴猛,外若...
杜甫有两个官称:杜拾遗、杜工部。 公元757年,杜甫被唐肃宗授为左拾遗,谏官,相当于今天的“调研员”。 七年后的764年,好友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 杜甫当官,可谓小心谨慎,尽忠尽职,从他晚上在门下省值班就能略知一二。
在《新唐书》中对于严武为什么要杀杜甫的原因是杜甫有一次当着严武的面侮辱了严武,严武因此怀恨在心,准备杀掉杜甫。原文记载是这样的:“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这段话...
杜甫居成都期间,严武数度劝其出仕,虽然杜甫一开始是拒绝的,不过,杜甫后来因感其诚意,友情难却,入严武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此后二人诗作往来频繁,严武成了杜甫除李白、高适之外的又一知音。严武称杜甫为“杜二”。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唐玄宗、唐肃宗父子时隔十四日相继去世。同年...
在老朋友严武去世一个月后,杜甫决意离开蜀地、返回老家,而唐帝国动乱频仍的现实却使得他再次陷于时代 的洪流之中,只能任凭浪流将自己带往渐远的方向。杜甫 一路南下,过戎州、渝州、忠州、云安,并在大历元年到 达夔州。在夔州的第二年,杜甫春迁赤甲,三月迁瀼西, 秋时迁东屯,未几又从东屯归瀼西。
8月5日下午3点,由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上行文化主办的阿来“杜甫 成都 诗”系列讲座,迎来第18讲。阿来以“杜甫与严武”为主题开讲。封面新闻对本场讲座进行全程视频直播。超越地位的知音友情 在此前第12讲中,阿来已经深入讲解了两人的友谊与交往。为何这次第18讲再讲同一主题?阿来在讲座开始首先回应这个问题。...
而且严武也有书信与他,邀其重回成都,老友重归,杜甫喜不自禁,遂改变行程,于暮春三月返回草堂。《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四》,是杜甫途中写给严武的组诗之四,郑公是严武封号。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