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诗人...
人生种种不如意,汇聚成了一个忧伤明丽的清明。这些落拓的情绪,仿佛就写在细雨之间,写在每个行人的脸上,没有一丝掩藏,没有一丝犹豫,所有的情绪,在这一刻喷薄而出,完成杜牧生命意义中的一次思想的升华。如果一直沉浸在落拓之中,可能杜牧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李商隐。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终究不会让他陷入无尽的...
而杜牧会昌年间,恰有出守池州的经历,借本地风光,组织成诗,为水到渠成之事。《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名家点评: 谢枋得《千家诗》:此清明遇雨而作也。游人遇雨,巾履沾湿,行倦而兴败矣。神魂散乱,思入酒家暂息而未能也。故见牧童而同酒家,遥望杏花深处而...
古诗词《清明》赏析_作者:杜牧 《清明》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其全文诗词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
谢枋得为南宋人,然从《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所载宋祁《锦缠道》词“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数句可知,此诗在北宋已流传人口。尤以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流传最广,江南一带可谓家喻户晓。此诗当作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时杜牧为池州刺史。关于杏花村到底在何处,历来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或...
《清明》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时的感受和心情。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以及路上那些上坟祭扫人的心情。诗句中的“魂”指的是情绪、心情等,“断魂”说明“路上行人”的心中有着强烈的哀伤。后两句写“断魂”的行人,想打听一下哪里有酒家。因为他想歇歇脚,避...
那,杜牧的这首《清明》诗描绘出怎样的春色画面?诗人又是在怎样的心境下写出的呢?不妨从作者的人生际遇说起。一、杜牧其人 公元803年出生于陕西西安的杜牧,原本有显赫的官宦世家背景,爷爷杜佑当过大唐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任过正六品的驾部员外郎。杜牧本人也英俊潇洒,乃颜值担当,又极富才华。按理,杜牧的...
清明节真实的写照,短短的几句话把清明节赶去给故人上坟的心情描写的淋漓尽致。后人不会有比这首诗写的更完美了! 对杜牧《清明》诗旨之理解,历来多有分歧:或为“雨中伤感”说,或为“踏青游春”说,或为“哀悼亲友”说。反复揣摩诗意,则第三说最为切实。诗中所表达的就是诗人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定场景...
千百年来,围绕杜牧这首《清明》,衍生出了各种改编“版本”或与之有关的文化现象。比如,清代大才子纪晓岚,认为此诗不够简练,于是进行了“缩减”。他认为,首句“清明”二字已然在题目中引出,再用即是累赘,因此可删除;次句“行人”必然是在路上,所以“路上”二字可删;三句“酒家何处有”本身就是...
清明节,读懂唐代杜牧 《清明》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书写 译文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释义 清明了,又到了一年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时候。说起来,清明节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