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研究生毕业的杜泽逊留校任教,担任历史学家王绍曾教授的助教,全身心投入文献典籍整理研究工作。一次淘书经历开启了15年的研究之路1987年开始,杜泽逊跟随王绍曾参与《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编纂工作。此后,杜泽逊多次赶往北京送稿。每次到北京出差,杜泽逊都有一个习惯——去琉璃厂淘古书。1992年冬天,来北京送稿...
回想自己是如何走上古籍整理这条路的,杜泽逊表示:“我对文学和国学的兴趣受到了父亲的深刻影响。”杜泽逊的父亲曾就读于滕县的师范学校,距离毕业还有半年时间,学校解散,他回农村做农业技术员,后几经辗转当起了当地民办学校的教师,从小学一年级一直教到高中毕业班,...
4月28日,2024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发布了《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名单》,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主编兼主任、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杜泽逊荣获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杜泽逊,男,汉族,1963年3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山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本是需要诞生的。”杜泽逊说,《十三经注疏》汇校点校工程作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重大项目,把唐宋元明清时期关于《十三经注疏》文本中存在的差异整理出来,列出校勘记录,供研究使用,是第一步的成果。
杜泽逊全部作品:文献学概要(修订本),治学之道与著述之道:杜泽逊教授讲演录,求学与治学(问学),问学系列丛书(套装共5册),国学概论选粹(套装,共六册),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全三册),四库存目标注,国学季刊(第二期),微湖山堂丛稿,国学茶座(第四辑)
作家介绍 杜泽逊,男,汉族,山东滕州人,1963年3月27日出生。 1985年山东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 1987年该校古籍所研究生班毕业,留所工作。 2010...展开个人作品 文献学概要 9.0 治学之道与著述之道 8.2 书林丛谈 7.8 尚书注疏校议 8.8 微湖山堂丛稿 9.6 四库存目标注 9.6 尚書註疏匯校 9.0 ...
但杜泽逊走上古籍整理的道路,其实有一定偶然性。因为当时学习古汉语比较多,一开始,杜泽逊定下的目标是报考当时山东大学文学院古汉语名家殷焕先先生的研究生。不过,当年殷先生在全国只招两个研究生。“我一个同学跟殷先生平时学得多,觉得竞争不过,这样还剩下一个名额,但认为压力太大,就产生了退缩的念头。”既然...
杜泽逊走上研究古典文献的道路,其实有一定偶然性。经过大学四年的积累,他一开始定下的目标是报考当时山东大学文学院古汉语名家殷焕先先生的研究生。“当年先生在全国招两个研究生,我一个同学跟殷先生平时学得多,我觉得竞争不过,这样还剩下一个名额,难度更大了。”于是,杜泽逊决定报考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的...
4月29日,对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样一份荣誉,杜泽逊感到意外。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山大,记录一个学者的匠心与使命。杜泽逊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 因地制宜 从山东大学北门进校园,穿过操场,经过一片白杨林,眼前的一幢红色小楼就是文史楼。在二楼一间教室的尽头,杜泽逊静静地坐着给学生批阅...
杜泽逊教授谈师传 8 这里边还有一个学风问题,就是盗窃他人成果的问题。直接的整篇的盗窃,比如我把鲁迅先生的文章拿来,说这是我写的,这办不到。部分的盗窃是盗窃人家的观点,盗窃人家的资料。……当你引用一条材料,而这条材料被人家引用过的时候,这种情况下你要尊重人家发现资料的权利。拿来主义怎么行?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