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并刺周季重案,发生在唐武则天朝。案件记载 唐武则天朝(公元684—704年),洛阳县县丞杜审言,因善长五言诗,精于书法,因而恃才傲物,为同辈所妒恨,不久被贬为吉州司户。在吉州,又与同僚不和。武则天时,罗织构陷之风甚盛。吉州司马周季重与员外司户郭若讷乃共谋陷害杜审言。于是杜审言被下狱治罪,将处...
杜审言在初唐是一个不仅诗写得好,官还做的大的存在。人越往高处爬,天地也更广阔,林子也更大。但是俗话说得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树大招风的杜审言被别人阴了一把。一群官员嫉妒杜审言,竟然罗织罪名,把杜审言告成了死罪。作为杜审言儿子的杜并此时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一夕之间,爹爹给打进天牢。这要是...
周季重和郭若讷抓了杜审言,和同僚们一起喝酒庆祝。杜并在袖子里藏了一把匕首,假装上门替父亲求情。周季重没有意识到危险,就让杜并上前说话。杜并来到周季重跟前,突然拔出匕首,对着周季重一顿猛刺。郭若讷等人看到杜并行刺,赶紧拔剑攻击杜并。杜并寡不敌众,结果被当场格杀。周季重虽然没有当场死亡,...
整个案子说起来并不复杂,相信各位看客在了解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后,也只会觉得善恶到头终有报,杜并手刃仇人的举动实在是大快人心。但如果时光倒流回三十年前,在了解到武则天与周季童家族之间的渊源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武则天对死于非命的周季童表现得如此漠视,背后还有着更多值得令人玩味的地方。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
杜审言的儿子杜并杀了上官,造成了非常不好的舆论影响。朝廷对于这件事情最后的处理结果是杜审言无罪释放,但是免去官职。杜并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洗雪了父亲的冤情,他虽然是一个杀人犯,却被认为是孝子。据《两唐书》记载,周季重弥留之际,也承认杜并是孝子,他的原话是:“吾不知审言有孝子,郭若讷误我至此...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少年杜并,就是诗人杜甫的亲叔叔,他死于公元699年,手刃仇人的时候,虚岁十六岁。 公元1919年,《大周故京兆男子杜并墓志铭》在洛阳出土,证实了这件案子的真实性。 内篇:奇葩杜审言 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个奇葩,嘴特别欠。 他二十多岁中了进士,与苏味道等人并称“文章四友”,职位却一直很低微。
《大周故京兆男子杜并墓志铭并序》云:男子,讳并,字惟兼,京兆杜陵生也。汉御史大夫周,晋当阳侯预之后。世世冠族,列于今而称之。曾祖鱼石隋怀州司功,获嘉县令。祖依艺唐雍州司法,洛州巩县令。父是朝洛州洛阳县丞。皆文学俊异,无殒厥德。子生而聪敏,有老成生之量,日诵万言,尤精翰墨。八岁丧母,不胜其哀,...
杜并墓志,年代唐长安2年(702)4月12日,地点河南省洛阳市出土。责任者 [佚名]撰 年代 唐长安2年(702)4月12日 地点 河南省洛阳市出土 拓片原物状况 附刻 拓片版本 拓片描述 书体与行款 正书22行行22字 装裱获得方式 数目与尺寸 1张(又1份1张)36×36cm 题跋印记 文种 书目索引 关联关系 拓片录文 馆...
十年之后,杜甫诞生在这个英雄叔父的家族中,他的成长环境无疑受到了这位叔父坚毅性格的熏陶。杜并的英勇事迹,或许为杜甫日后的生活和创作提供了独特的灵感源泉,使他在面对人生的风雨时,也能够坚韧不拔,笔下流淌出深情的诗篇。尽管杜并并非杜甫的亲生叔父,但他在杜甫的成长历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