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曾有两次贬官的经历,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这首诗当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他在渡湘江南下时,正值春临大地,花鸟迎人,看到江水滔滔,朝着与他行进相反的方向流去,不禁对照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游,怀念京国,悲思愁绪,一触而发.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 诗的首句「迟日园林悲昔游」,是因...
古诗词阅读。渡湘江【唐】杜审言①迟日②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③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释】①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被贬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今春花开鸟鸣,却成了远去边陲的哀愁。🌊 最可怜的是京城的人被流放到南方,而不能像湘江中的水那样向北奔流。📜 这首《渡湘江》是唐初诗人杜审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写忆昔游而悲伤,第二句写见花鸟而哀愁,第三句自伤南窜之身,最后一句自比江水作结。诗人心中不禁浮起怀念京城的悲伤情绪。📖 杜审言(...
杜审言《渡湘江》原文、译文及赏析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①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释】《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后以“迟日”指春日。 译文 孙长江 春日迟迟,园林依旧,昔日游赏处,竟成今际伤怀地,悲哉;花团似锦,鸟语啁啾,曾经赏心悦耳,奈何今春听来却似边关...
杜审言的七绝诗词《渡湘江》赏析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初读似常语,并无警策之处,仔细品味,就可看到诗人怅惘的形象。他独立舟头,思悠悠,无限离愁,正如一江春水向北流。杜审言性格爽朗轩豁,喜直抒胸臆,这自是其诗的特色之一。可据此概括作答。反馈 收藏
渡湘江 [唐]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运用了反衬(以乐写哀、借景抒情,移情于物等)(1分),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
杜审言的《渡湘江》是一首充满艺术特色的诗,尤其难得的是,它出现在七言绝句刚刚定型、开始成熟的初唐时期。🌸首句“迟日园林悲昔游”,将眼前的情景与过去的欢乐时光进行对比,为昔日的欢乐注入了今日的悲伤。🌼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从反面衬托出边愁的深重。这一句可能启发了...
🌳《渡湘江》是唐朝诗人杜审言的作品,诗中他回忆起昔日在园林中游玩的快乐时光,而今春日的花鸟却引发了他对边疆的哀愁。😢🎶“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诗人对京城的人南逃感到怜惜,羡慕湘江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