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文字 杜义德(1912年5月16日—2009年9月5日),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一师第三团班长、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政治教导员、二十九团政...
在关键时期回家报私仇本身就不合情理,机关枪更是当时部队中少有的先进武器,在战事吃紧时邓公竟然批准了杜义德的申请,表面上看似乎是违背纪律,实则邓公有他更深的用意:邓公知道杜义德平时是个“守纪律”之人,在战事紧要关头提出这样的“非分”要求,说明报仇已经是他当时的执念,如果不批准会影响杜义德在接下来...
当邓公询问杜义德打仗为何如此拼命时,杜义德大声说:“我一看到敌人,就想起因为我惨死的父亲和发小,就想起了刻入骨子里的仇恨。”1947年8月,杜义德跟随部队进入了大别山,部队在这里站稳脚跟后,杜义德给邓公打了个需要回乡的报告,报告里说明,他必须回家乡给父亲和杜娃子报仇。邓公收到报告后,在杜义德的要求...
杜义德一下子冷静下来,想到母亲、弟妹还在,他更需坚强。于是,他托付乡亲照顾好亲人,追随红军开始了征战。上了井冈山,杜义德又参加了多次的反围剿作战。一路上,他历任班长、排长、营长。1934年10月,杜义德开始了长征。面对数倍敌军的围堵,他拼死血战,誓不放弃。1936年,杜义德带队抵达陕北。不久,他进入抗日大...
杜义德深吸一口气,然后有些哽咽地说:“我要回家为父报仇!”众所周知,解放军是不允许利用官兵身份报私仇的,更何况杜义德还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一位高级干部。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当邓小平听完杜义德的理由后竟然同意了,还批给他一挺机枪,让他带着这挺机枪回家报仇。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邓小平为何批准杜义德...
而时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的杜义德却向首长邓小平提出了请假回家的申请。杜义德眼眶湿润地向首长讲述了父亲因他参加红军被地主还乡团杀害的事情,他这次请假是要回乡给父亲报仇。此时,邓小平陷入沉思,良久才毅然批准了杜义德的请求,并特批一挺机枪给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景呢?让我们回到杜义德1912年出生在...
由于多次立功,不久后杜义德被调到战斗部队任职。之后他跟随四方面军先后在鄂豫皖根据地和川陕苏区与敌人战斗,累积战功升任师政委。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杜义德进入八路军129师任职,担任随营学校副校长,校长由刘伯承兼任。当时刘伯承的工作重心都在指挥战斗上,因此就把随营学校的工作交给杜义德全权管理。打仗杜义德是行...
解放战争时期,杜义德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委员,在此期间,杜义德与六纵司令员王近山密切配合,歼灭整3师,活捉了国民党第3师师长赵锡田,六纵逐渐成为中原野战军的一支王牌之师,对此杜义德曾说:“刘邓大军中,最受欣赏的是我们6纵。再艰难的战斗,再强大的敌人,只要6纵出马,准能打下来。”新中国成立后...
杜义德,湖北武汉黄陂人。1912年5月12日生。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1928年参加赤卫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一师三团班长、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政治...
3月28日晚上,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给杜义德下达命令:“你们营负责架设浮桥,维护交通秩序,担负起大部队过江的任务。组织还任命你为过江总指挥,这项重任便交给你了!”杜义德收到命令后,当即指挥战士们架设浮桥,一个小时后,浮桥被架起来了,大部队则在杜义德的指挥下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嘉陵江。就在这个...